陆总和桑总下班后,常招呼新员工一起吃午饭,要是赶上晚餐局,便会点上酒。酒兴正浓时,他俩会口无遮拦,讲些不得体的话,而后肆意大笑。
她常听到他们议论王博。有一次,桑总描述得绘声绘色,说王博在酒桌上喝醉了却还不承认,手里举着酒杯仍要向董事长敬酒。
她内心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之后周总再次组织聚餐,众人依旧像往常那样向她敬酒,念叨着敬酒词。
她回想起他们对王博的那些议论,一咬牙,主动开始敬酒。
敬完一圈酒,她匆匆冲进厕所,在里面躲了很长时间都不想出来,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这难道就是职场的常态吗?
第二天她腹痛难忍,请假去附近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事。
之后再聚餐时,那些“不喝这杯酒,那可就是小瞧我咯”的话再也没出现,大家对她也宽容了许多,不再强求她喝酒。
可关于王博的讨论仍不停,尤其是桑总。她听多了,忍不住为王博辩解:“桑总,我觉得你这样说王博不对,王博她人挺好的。”
桑总生气地回她:“我这是为你好,你怎么不识好歹!”
她一时语塞,心里烦躁不已。
这一来,她和王博的心理距离反而拉近了。
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看到王博在打印厚厚的一叠资料。她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迎上去,心里的烦躁减轻。
王博说:“这些资料是保密的,别泄露出去。”接着快速讲工作,她不敢打断,听得迷糊。
听着听着,她突然想起桑总说她不知好歹的话,眼神黯淡下来。
王博察觉到她的异样,带她离开办公室,来到一个幽静的咖啡厅。
王博关切问她:“最近怎么样,在这里习不习惯?”
这话如一把钥匙,触动了她心内的压抑的情感。她再也忍不住,向王博倾诉起来。
王博听完,脸色骤变,愤懑道:“这些人太不像话了!桑总到现在都没拿到董事长安排的项目,他们这分明就是嫉妒。估计看你是我下属,就朝你诋毁我,好在我没听到,我倒没什么。你呢,专心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就行,别被他们干扰了。”
她听了这话,情绪得到了宣泄,顺便也提到自己不适应喝酒应酬的事。
王博回应说:“我也不适应,只是他们北方人喝酒比较豪爽。”
她慢慢平静下来,回到办公室。
陆总和桑总看到王博,热情地打招呼,就像老熟人一样。陆总说:“王博,来了?你上次那件事做得不错。”
王博回答:“谢谢,对了,这件事我还得和您深入探讨一下。”
陆总说:“行。”
她瞧着这场景,心里直犯嘀咕。这些领导见着王博时,那股热乎劲儿就像老友重逢,可背后议论起来,满是不屑与轻蔑,反差大得惊人,“虚伪”二字瞬间蹦进她脑海。
那时她职场阅历浅,头一回撞见这状况,也没细究职场背后藏着的弯弯绕绕。
从咖啡厅回来后,凭借在潘老板公司积累的经验,她积极建言献策。结合企业现状,她觉得可以着手开展几个政府科技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并且相关准备事宜能提前筹备起来。
王博采纳她的提议组建了研发团队,由她主导项目推进,林雅协助其中,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同时,她还负责王博安排的一个额外项目,该项目计划从新加坡引进医药技术,需撰写商业企划书,而这恰好是她在潘老板公司曾从事过的工作类型。
她满怀信心地对项目进行评估后,制作了两个版本。a 版本依照王博的要求完成,b 版本则是她的创意,在 a 版本基础上简化并提炼关键要素。
她还遇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疾病课题——干燥综合症,这是和一位医生合作的科研项目。她对这个疾病一无所知,只能抓紧查阅文献。王博仅给予她三四天时间来设计课题研发思路。幸运的是,凭借王博提供的研发流程思维导图的指引,她按时完成了研发方案初稿,医生也未提出异议。
在推进这些项目期间,她获悉了部分参与人员的背景信息。桑总虽为本科学历,却拥有在海外排名前十的知名药厂的工作履历,在生物医学专业领域有所积淀,故而在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职级与王博平齐。其他男领导多是金融投资或其他专业背景。
这让她对王博的看法有所改观,工作也似乎渐渐走上正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日下班后,桑总和陆总邀约她以及另外两名新同事一同共进晚餐。
桑总和陆总一边饮酒,一边低声交谈。她偶尔能捕捉到些许声响,却无法听清具体内容。
桑总神色诚挚地举起酒杯,轻碰陆总的酒杯,面色凝重地说道:“你和董事长提一下……这事跟我就没有关系……”陆总面带微笑,说道:“此事无妨,放宽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