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滩上了。”
“那还早了点,等后天,你来我首映式,看看哥哥的片子怎么样。”
陈麟风当然不会拒绝,这都是应有之义。
毕竟正常人都该知道礼尚往来,人家帮你托回场子,怎么也得要还回去。
没等一会,李鞍走了过来。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陈麟风肩膀,就离开了现场。
李鞍充分感受到这个导演新秀的压力,这回又要多一个竞争对手了。
果然,后续的几场放映中,观众的反馈都很热烈。
要知道,这里会来看展的,大多都是专业人士或者资深影迷,他们的喜好,本来就会偏向艺术电影一些。
能够让这些人认可,本来就是一种信号。
陈麟风碍于自己的影片放映,无法脱身。
只能让梅姐和皮特帮忙负责后续的公关工作,自己则主要负责应对记者,和一些到场的评委以及业内人士、影评人等。
张一谋没有选择参与首映场,而是在当天的第二场看了片子。
看完之后,也没有做出什么明确的表示,只是看神情,是轻松了很多。
第二天,放映继续,很多观众都听说前一天晚上,这部电影创下的高口碑。
在随后的场次中,来到放映厅观看,几乎一整天,都呈现出接近满座的状态。
第三天,组委会给出的三天放映时间,也已经结束。
陈麟风和刘茜茜参加了《太阳》的首映礼。
这个片子放映完后,可谓是一言难尽,很多观众都表示了疑惑。
同时也有一些观众非常的喜欢,表达出了狂热的态度。
刘茜茜是疑惑的那种,她完全没理解剧情。
陈麟风结合着前世的一些影评,加上今生毕竟也是从业者,倒是能看懂。
江文在《鬼子来了》之后,表达的议题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陈麟风很喜欢这样的议题,但觉得太隐晦终究还是不好,《让子弹飞》那种,才是在他看来最完美的作品。
对于《太阳》,他认可作品本身,却不是很认同导演的演绎。
总体而言,算是个有缺憾的电影吧。
当然,去前方祝贺的时候,陈麟风和江文聊的很嗨,就片中的各种隐喻,一一的询问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现场问江文隐喻的答案诶,机会难得。
江文可是太高兴了,果然还是小陈懂我。
但对于小陈的问题,是推三阻四,反正就是不说作为导演心中的答案。
陈麟风虽然站在导演的立场上,理解这样的做法,但终究还是觉得对方不当人子。
随后,各个电影的场刊分数逐渐出来。
《色戒》和《太阳》的分数接近,都很不尽如人意。
前者媒体评分高一些2.85分,影评人分数2.55分。
后者的媒体评分2.55分,影评人则比较喜欢,给出了2.7分。
陈麟风的《爆裂鼓手》则得到了两方的共同推崇,媒体评分3.66分,影评人得分稍低一些,3.45分。
这属于绝对的高分了,只明显比本届的法国电影《种子与骡子》低(平均3.7左右)。
与另外两部电影《谷子和鲻鱼》《我不在场》分数相近,都处于3.6左右的平均分。
当分数传回国内后,香槟党再度压制住了褒姒党,连小陈的粉丝内部,都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大吹特吹小陈的新作品。
赵玉明也有点忍不住,毕竟这样的分数太高了,不拿个大点的奖说不过去。
得益于上回舌战群儒的大热帖子,他现在在影视区,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加上赵玉明上的是外国语学院,大学主修了英语和法语,总能从外网找到些资料。
最近这些天高强度的发帖,还真让他混成了个小小的意见领袖。
影视区的网友们一看,【明月当空(赵玉明网名)】也觉得小陈有很大几率要得奖了,最大的褒姒党反水,大家更是一个个提前帮小陈领奖。
陈麟风抽空去看了,两部与自己评分接近的电影。
《谷子和鲻鱼》是一部温馨写实的法国片子,比较写实、温情。
《我不在场》则更偏向先锋、实验,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凯特布兰切特两位好莱坞明星出演。
后面这部一看演员就知道,是典型的漂亮国片子。
话说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好莱坞的声音很响亮,欧洲的报纸上,有很多报道都在说,好莱坞对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入侵的事。
陈麟风在公关的时候,就有意的借用了这股舆论,更多的在和欧洲的评委们联络感情。
这些评委们大多年级不小,过去是经历过老欧洲的辉煌时代的。
典型就是意大利的评委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他几乎整个导演生涯都在欧洲转,很少与漂亮国的影视圈进行交集。
对于好莱坞,他多少会有些看不起、或者不满情绪,认为商业电影的过度入侵,会侵蚀电影的艺术性。
陈麟风对此不置可否。
艾曼纽尔倒是对陈麟风很感兴趣,很想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