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明什么?
这表明历史上的李世民,对李渊的怨念,不可谓不深。
而眼见那些武德老臣与封王们都被自己问得哑口无言,李世民又接着问:“既然你们说,你们忠于太上皇,那太上皇逊位的时候,你们为何不辞官归隐?”
“我,我们....”
那些武德老臣与封王们,欲言又止。
就在这时,一名反应较快的武德老臣,连忙道:“我们虽然忠于太上皇,但也忠于大唐社稷!”
“对!没错!大唐社稷还在,我们自然要在朝廷效忠!”
“哈哈哈!”
李世民禁不住仰头大笑。
他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臣子。
只见他笑完之后,又冷冷地问道:“你们说忠于大唐社稷,那反贼威胁大唐社稷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尽忠?”
“你们说赞成反贼迎立太上皇,那反贼在朝堂上擅杀大臣,便是迎立太上皇的结果吗?”
“若是你们也算忠臣,那大唐就没有忠臣了!”
话音落下,直接下令:“来人!将这些反贼同党,满门抄斩!”
轰隆!
那些武德老臣与封王们,如遭雷击,脑瓜子嗡嗡的响。
原本只需要死他们一个人的,现在全家都要死!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整个大殿不禁一阵唏嘘。
.......
“李世民!你不得好死!你枉杀忠臣!我们要见太上皇!”
“我们冤枉啊!冤枉啊!”
伴随着无数咒骂,喊冤的声音,那些武德老臣与封王们,一个个被禁军拉出了大殿。
而目送他们离开的其余大臣,则一个个噤若寒蝉。
特别是裴寂,李神通那帮人,额头上不由冒出了一层层细密的汗水。
虽然那些武德老臣与封王们,确实该死,但也能从侧面反应,李世民对李渊的怨气,又增加了。
使得裴寂都不禁有些怀疑,此事是否真的与李渊有关?
然而,还没等裴寂想明白,李世民的声音又再次响起:
“正所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刚才,朕惩罚那些有罪之人,现在,朕要赏赐有功之人!”
话音落下,便笑着将目光落在了无舌身上,道:“无舌,你这次做得不错,立了大功,朕就封你内侍省知事,赏金两百,布五十匹!”
“谢陛下!”
无舌浑身一颤,猛然扑倒在地上,重重叩头谢恩。
要知道,内侍省知事虽然只有四品,但却是内侍省最高官位。
也就是说,这个官位是内侍能达到的顶峰官位了。
无舌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达到这样的高位,于是叩头谢恩之后,不动声色的瞥了眼角落里的李承乾。
若不是李承乾给他出主意,他恐怕也没能力,没种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此时此刻,对李承乾的感激,不言而喻。
但李承乾面对他瞥来的目光,却是神色如常,甚至下意识的躲到了更角落里的位置。
因为现在这种时候,他还不想出风头。
却见李世民淡淡一笑,又想起什么似的道:“无舌,朕问你,你是怎么想到用水浇灭长孙安业的火折子的?”
“啊?这....”
无舌吃惊了一瞬,但反应也不慢:“回禀陛下,适才长孙安业拿出火折子,点燃火雷的时候,臣就在想,能不能用水浇灭那火折子,这样他就不能点燃火雷,危害诸位大臣,危害陛下了。”
说到这,顿了顿,看了眼长孙皇后,接着道:“也幸亏皇后及时出现,臣才敢配合皇后.....”
“意思是,你刚才做的事,是皇后授意你的?”
“这....”
无舌闻言,不禁面露迟疑之色。
却听长孙皇后笑道:“是臣妾授意承乾告知他的!”
“承乾?”
李世民微微一愣,心说这小子什么时候溜进来的?朕怎么不知道?
他刚才的注意力,全都在长孙安业,长孙皇后他们身上,就连李承乾扔出香囊,阻止李孝常点燃火雷,他都没有看见。
因为当时的大殿太乱了,乱得他都不敢分神。
但是,还没等他开口叫出李承乾,外面就传来了一道禀报声。
“启禀陛下,七位封王打着勤王保驾的名义,聚集了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哗!
全场哗然!
有人震惊得目瞪口呆,满脸愕然。
有人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破口大骂。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混乱。
这个消息可谓石破天惊。
如果说,长孙安业、李孝常他们的叛乱是小打小闹,那七位封王,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绝对是惊涛骇浪。
“反了?都反了?!!”
李世民此刻,既震惊,又彷徨。
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
虽然长孙安业他们的反叛,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一切都还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是,这七位封王的出现,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