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没记错的话,未来这几年,一直到九零年代都没有台风直接登陆他们这边了,是搞近海养殖的黄金时期。
村委会那边陈江河看着李多鱼家的方向,就像是个怨妇一样,嘴里絮絮叨叨骂着
“妈的,喝酒都不懂得叫我一下,什么材料都我来写,我还得给你做汇报”
同住在村委会的老廖说道“陈支书,你不去跟他们一起喝酒吗?”
陈江河哼道“我哪有那个时间啊,我还要写材料,还要写报告,哪里像他们那么闲。”
老廖本想跟他说,他刚才在门外就已经听到了,可看他那样子,也只能憋笑道“好吧。”
大家一直喝酒喝到了凌晨一两点,赵大海和刘运勾肩搭背回家去了。
结果走到半路,两人直接睡在了老陈家的鱼网上。
李多鱼并没有着急去睡觉,而是坐在旧房子的石条上醒酒,顺便想一些事情。
中秋过后。
肯定又会变得非常忙,李多鱼这次要搞三千亩海带,也是一项大工程。
单单打桩估计就要两个月的时间,且一个船队是不够的,至少要两个以上。
而三千亩海带所需的棕绳数量也是非常恐怖的,估计得提前去预定。
这一次李多鱼并不打算用木麻黄这种树去打桩了,毕竟木麻黄这种树生长太慢了。
以前他还不是村主任时,整天就惦记着那片木麻黄树,可当了村主任后,反而有些舍不得糟蹋了。
岛上那些木麻黄都有些年头了,要是全砍去当木桩了,确实很可惜。
且海边风很大,要是全砍掉的话,到时候大风一刮,沙滩上的细沙就会漫天飞舞。
这两年由于大家也都养海带,岛上的木麻黄还真被砍掉了不少。
现在刮大风时,大家晒的咸鱼干,就有不少村民在抱怨,鱼干上面有时候会铺着一小层的细沙。
有些村民说,现在收衣服都得抖两下,不然穿上身上,全都是细沙。
要是这个村主任能当久一点的话,李多鱼打算带领全村人一起多种一些木麻黄的。
他一直有这么一个规划,担担岛以后不管是不是旅游景区,都要搞一条沿海公路。
到时候,在沿海公路的内侧就全都种上木麻黄,这样不单可以防风还可以挡沙。
而李多鱼现在最想打通的,就是下沙村到北岚领这段公路。
现如今,那边已经开始动工了,县里的水产研究所都已经打好地基了。
快的话,明年上半年水产研究所就会把贝类养殖科研站放到这边来。
听张所长说,到时候会先把整个鲍鱼苗的研究项目迁到岛上来。
除了鲍鱼苗外,还有扇贝、生蚝、还有各种蛤蜊的养殖。
而这个并不是因为关系、随便乱来的,而是因为担担岛真的很适合鲍鱼和生蚝养殖。
鹭岛水产科技学校也选址了,李多鱼和陈江河以及全部村委会委员全都同意签字,租了五十亩的地给学校。
租期是三十年。
土地使用仅限于教学,不能另做他用。
李多鱼预计两年后,北岚领这里就会非常的热闹,所以李多鱼打算在这两年里,尽可能先把这段路给修好来,能上水泥路那自然最好。
到时候,甚至都不用李多鱼广播,大家觉得那边有发展前景,就会全都往那边去盖房子了。
李多鱼之所以特别想搞北岚领这个新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甚至有那么点小私心。
他一直都很不喜欢前世下沙村的那些房屋,一间间全都挤在一块,密度甚至比城中村还要可怕。
且邻居经常因为盖房留不留缝隙的问题,从而大打出手,邻里关系也都很紧张。
原本李多鱼的房子走小路,两三分钟就可以到码头的。
可由于码头那里全都盖起了新房子,等他从岛国回来时,小路早就已经没有了,他去码头得绕一大圈,走十分钟以上才能到,搞得他非常不爽,可又没有办法。
而最后,这件事变成了恶性循环,那些要绕路才能到码头的村民,一旦赚到钱后,也纷纷跑到码头那附近买地盖房。
最终的结果就是半村的人,全都挤在那条小小的马路上。
搞到最后,路没有越走越宽,反而越来越窄了,夸张的是,码头附近那一排房子的价格,居然比县城的商品房还要贵。
当初开发担担岛景区的公司,一开始是先跟下沙村谈的,可来实地考察后,看到村里的建筑和交通都特别的头疼。
说难听点,就他们村里的那条马路两辆老头乐会车都得刮掉对方后视镜的那种。
最终景区公司放弃了下沙村,选择开发陈家村去了,他们村由于没什么钱,大家并没有乱盖房子,反而成了非常好的旅游景点。
毕竟来岛上的游客,就喜欢看那种复古的石头屋。
要是来岛上后,看到的都是别墅和四五层楼高的民房,他们估计心里会很不舒坦的。
李多鱼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大家不要像前世那样搞,他打算明年把村委会都搬到北岚领去,然后闽龙公司的总部也放到那边去。
到时候,再搞一个海鲜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