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面子,最后还要当众接受封赏,彻底沦为修行界的笑柄。
而做成这一切,那个存在甚至都没有从椅子上起身,只是很随意地说了几句话而已。
想起那个总是身着金黄龙袍,永远高坐凌霄宝殿龙椅之上,俯瞰三界众生的身影,赵公明即便已经进入了大罗金仙境,也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若说这个天地间还有能真正让他感到惧怕的存在,那便只有那个喜欢躲在玉旒后面看人的玉帝了。
大罗金仙明面上不分高低,但其实谁高谁低,每个人心中都自有一杆秤。可无论是那杆秤上,站在最高处的,必然只有那个龙袍男子一人,一览众山小。
甚至有人怀疑,玉帝其实也到了三圣的境界。
要是一般情况,赵公明自然不会相信如此荒谬的猜测。
但这个有人是赵公明的友人闻仲,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这话还要从一万年前说起。
那次赵公明听闻儒师七十年超凡入圣,道心不稳,其座下童子见势不妙,立刻去找了师父唯一的朋友闻仲求救。闻仲闻讯赶来,立刻出手救下赵公明,并拿出几坛仙酿欲与赵公明喝酒。
当初封神事了,赵公明虽嘴上未说什么,但其实心中对于闻仲拖自己下水的事也有所不满。闻仲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自己也是身在局中不知局,同样是个受害者。可他是个挚诚之人,愧对好友之后,一直不敢面见赵公明。两人就这么不声不响,僵持了近千年未曾见面交流。
此次千年后重逢,两人再次见面,自然感慨良多。酒一喝便是三天。三天过后,两人俱是烂醉如泥。而也不知是有意无意,闻仲忽然说起醉话。
闻仲说自己心中一直觉得对赵公明愧欠良多,而且他自己也不幸登上封神榜,心中也憋闷地不行,所以实际上,一直再暗中调查封神一事。因为他总觉得,封神一事的内情不像他们知道的这般简单。
理由有二。
第一点,他不相信封神之事出自道尊之手。
理由很简单,道尊何许人也?万古未出之圣人,传下道之大统,在几乎算是以一人之力发展了现在的修行界。在那等人物眼中,恐怕只有道与天地这二者可以入眼。
即便他为求大道,一气化三清,化身为元始、灵宝、道德三位天尊,自己与自己辩法,自己与自己论道,吵得不亦乐乎,那也是他一个人的事。以其缥缈无为的追求,不会过于参与人间事。
若道尊真的有心插手人间事,那他断然也成不了道尊。
所以封神一事,从根本上就与道尊所求大道不符。从这点来看,封神一事的跟脚就站不住。
其次,他有次修炼途中,忽然神游天外,去往另一个天地。
而那个天地与此方天地相似,但却存在诸多差异。
比方说,在那个世界也有道尊佛祖,有道脉佛脉,但却没有鸿钧和通天教主以及接引、准提二位道人,也无阐教、截教和西方教,而且也没有那么多道友弃道投释。
而这一说,令一旁静听的赵公明有些惊讶,叫出了声。因为他也曾神游过一次,也是差不多的场景。
而闻仲对于他的这个表现,似乎一点都不意外,只是诡异地看了赵公明一眼,便继续说了下去。
神游归来,闻仲当即就上了心,并在两个天地差异的地方入手调查。而这一调查,就让他发现了更多的蹊跷之处。
最大的一个蹊跷之处,就在于截教教主通天道人。
在封神众人的记忆中,通天教主应是与元始天尊等人斗法失败,羞愤之下,被鸿钧带回紫霄宫,关了禁闭。
可这紫霄宫到底是在哪儿?
传言紫霄宫在三十三重天之上,只有混元大罗金仙才可踏足,但闻仲曾经暗中去找过几个认识的混元大罗金仙,但却惊讶发现,这些人都从未去过紫霄宫,就好像紫霄宫并不存在似的。
而后,他退而求其次,去了紫芝崖碧游宫,欲从中找到通天教主的踪迹,可等他去了才发现,那洞府空空荡荡,毫无人生活过的气息。
他又去找了几个通天教主的弟子,却发现这些弟子在提起通天的时候,都是语焉不详,而且在诸多细节处,都有矛盾之处。而等他旁敲侧击询问之后,发现这几个榜上有名之人,居然全都神游过。
经过层层分析,闻仲居然得到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结论,那就是也许通天教主并不真实存在。
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后,他自然是不敢置信。于是便去求见三位天尊,试图从三位天尊处获得问题的答案,然而三位天尊居然诡异地都没接见他。
而在他无功而返的时候,他再次回到碧游宫,却在那里发现了发现了一个根本不应该出现在那的人——玉帝。
三界中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玉帝一心修炼,近万年未曾下过凡。
可为什么本该在天界苦修的玉帝会突然出现在碧游宫?
玉帝见到闻仲后,什么话没说,笑笑就离开了。
闻仲也没多想,可等他准备离开碧游宫的时候,脑子里却忽然闪过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测。
说到此处,闻仲便不胜酒力,醉倒在了草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