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面包寡淡无味,林亦晨点头了。
周游游真是个大方的女孩,明明只是借一桶泡面,她却跟前面那个给对象送东西的女孩一样,给林亦晨拎了一小袋子过来。
里面不单有泡面,卤蛋,火腿肠,有橘子,辣藕片,卫龙辣条甚至还有一把白桃味的硬糖。
于是林亦晨又被其他人狠狠的羡慕了。
长的帅就是吃香。
高铁出站后大家拖着行李在高铁站外扎堆,等待带队老师来安排下一段路程。
高铁后要转大巴,窗外从繁华的楼房慢慢变成没有人烟成排的绿树山丘。大巴拐过十几个环山大弯进了山,所见全是荒山和野草。
几个小时的高铁再转大巴,大家都闹累了,慢慢从一开始的兴奋变成疲惫沉默。
大巴车行驶了快两个小时,窗外的深山变成了成片的菜地,菜地远方的房屋是黑瓦白墙和层叠的马头墙。
大巴车队在小镇上的旅馆前停了下来,安静的车厢里大家开始欢呼,带队老师起身安抚大家,安排男生先下车帮女生把大巴行李仓里的行李搬下来。
一个班一辆车,装不下的都凑在最后一辆车里。
投桃报李,周游游的行李是林亦晨搬的,当然周游游是不知道的。
她背着大大的双肩包手里提着手提袋下车,开开心心的找到行李堆里自己那个26寸贴着贴纸玫瑰粉的行李箱,一边招呼着同伴进了旅馆。
带着行李的学生们涌入旅店,找房间,放行李,跑上跑下兵荒马乱。
旅店一楼和二楼分布着大圆桌,桌上摆着准备好的饭菜,众人饥肠辘辘。
放好行李的学生们三个五个的落座,盛汤夹菜,拿着空碗喊阿姨传饭。
一边已经开餐,另一批找不到位置坐的学生楼上楼下到处走,有人找班长找带队老师。
穿着灰色夹克耳朵上夹着香烟的老板站在中间喊着饭马上端上来。
小旅店里挤满了人,乱做一团。
同专业认识的同学那桌已经坐满,没坐满的桌子全是生面孔,感觉哪里都没位置。
周游游拉着她身高一米七二的长腿室友一脸懵逼的站在角落,像是被挤得不知所措的鹌鹑。
后面是硬性规定,十人一桌,人满开桌。甭管认不认识,菜汤还剩下多少,凑合的吃了来到这边的第一餐。
饭后来到旅店的第一晚,也不太美妙。房间全是大通铺,一间要住6~8个人。
要排队洗澡,房间热水器供水供不过来,就得等。
房间里也没有配吹风机,一栋楼就两三个吹风机,还是心细的女生从学校寝室里带的。
早餐是每桌一大碗白粥,一盘切开的油条,两叠咸菜,一盘水煮鸡蛋,白面馒头,照样十人一桌。
卫生间只有一个,洗漱上厕所都要排队,林亦晨下来得有些晚。
一桌都是小伙子,一碗白粥十个人根本不够分,林亦晨落座的时候白粥油条只能看到空盘子。
冷掉的白馒头掰开夹上咸菜,能把人噎得咽都咽不下。
女生食量普遍比男生的小,最后几个人找其他女生的桌凑了凑,一人腾出来半碗粥,这才把馒头顺下肚。
3月多的天气,山里小镇冷得大家措不及防。吃了早餐出来,夜里下过雨地上全是车行过溅起的泥水,走路都得踮着脚。
大家对这个小镇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各专业老师带队。班长学委组织大家带好雨伞,速写本和笔一起出发去附近村子里写生。
白天的安排都是早上8:20供应早餐,9点准时由老师带领出发前往附近村落自由写生,中午12点回来吃饭。
下午2点出门继续写生,晚上6:30吃饭,8点大堂集合晚自习,10点解散。
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们来之前交了钱。
附近除了小卖铺也没有什么餐馆,只在早上的路边能看到零散有几个早餐摊子。
吃饭都变成了紧张的打仗,稍微晚一点迟疑一点,都会饿肚子。
小镇算是个比较偏僻的旅游镇,每年有些游人旅客来写生或者转悠。
周游游他们学校每年的写生都定的同一个地方,所以小旅店还有租赁折叠椅的业务,折叠椅一周租金15。
后来有人发现旁边小超市里买一个只要20,但是大家只会在小镇停留一周,很多人都选择了在小旅馆租一个折叠椅。
林亦晨一开始除了发现周游游是个干饭选手外,没发现她是个专业混子。
毕竟一开始大家都一样举着手机到处拍,在村子里到处窜,晚上在大堂对着白天手机拍的图片拼命赶作业。
大家都搬着小马扎翻开速写本认真画画的时候,周游游抱着她的速写本四处游走在小马扎堆里。
也甭管认不认识,看着这个同学画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再吹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