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下午俞景元回来,封澜语把看见柳州尧陪着那个公主逛街的事情说了一下,然后问:“那个公主看上柳州尧了?”
“今日一早使臣才进宫面见了皇上,他们就逛上街了?动作倒是快。不过这这么多的王孙公子,选了柳州尧实在让人想不通。”
“或许是柳州尧体弱,挑了他来表示他们的忠心?”
“也不无可能,不过咱们不用操心这些,这些事让陛下自己去烦吧。”
皇帝此时确实很是烦躁,自见了使臣之后,他的脑子就没歇过,一直在想对策。
那公主点名要柳丞相家的病秧子,这事儿倒是极好办。
柳州尧的身体骨是真的弱,本来柳家就不打算给他娶妻,只好好将养着,能活一天是一天。娶个那个公主回家供着也行。
难办的是使臣提出来的另一件事。
郳国是个小国,还不如京城大。人口也不多,因为靠海,整个国家几乎都是靠海产为生。
前不久遭了海难,死了不少人,皇帝知道这个事,派人送了些赈灾的物资过去,但也只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郳国的国王思虑良久,决定向皇帝请求,让他们举国搬迁进大梁的国土生活。
他们愿意舍去自己的国家,往后彻底成为大梁的子民。
这才打着和亲的名义派了使臣前来商议。
这事着实不好办,郳国受难是事实,其环境也无法更改,若是强硬拒绝,必然会引起其他属国的不满。
但将人放进来,若是他们有异心,岂不是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都成了大梁的子民了,那自然要和其他人一样对待,到时候郳国的人渗透入大梁的每一个行业,再想动摇大梁的根基岂不是易如反掌。
这些烦心事自然不能自己一个人操心,皇帝将几位大臣招进宫陪他一起烦恼。
几个大臣知道郳国此次来人的目的,确实烦恼,这些属国要么是被打怕了要么是被震慑了才愿意向大梁俯首称臣,背地里有无二心谁能知道!提出这种要求来,不是为难人吗?
几位大臣陪着皇帝干坐了一天也没个对策,但天都黑了,皇帝也只得放人离开。
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想个对策出来。
几位大臣回到家都唉声叹气的,躺上床了都毫无睡意。
第二天要上朝了也毫无头绪,在宫门口遇上,看着彼此的黑眼圈又免不了叹气。
皇帝看见他们的样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没想出招来呗。
所以皇帝干脆趁着早朝将事情说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让所有人替他想办法。
几天之后,柳丞相和封瀚海作为代表进了宫中。
得知他们二人求见,皇帝很是高兴,这是想出办法来了。
“二位爱卿想来是给朕带了好消息来。”
柳丞相说:“臣等商量了许久,定下了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决策。”
“爱卿请讲。”
“郳国人口不多,又在海难之中丧生不少,更是所剩无几。如今郳国的百姓只求活下去,而且百姓只求安居乐业并不在乎受谁管理。所以百姓很好安排,将他们分到各皇室宗亲的封地去,由他们管理便可。至于郳国国王,给他封个爵位,不给实权,将其和其子女放在京城,陛下亲自看着他们,必然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柳丞相说完,皇帝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封瀚海见状,跪下说:“臣等无能,只能想出这么个法子,若是陛下不满,臣等再继续商讨商讨。”
“朕还没说话呢,你着什么急,朕又没说这样不行。就这么办,至于怎么分配郳国的百姓,你们去商量商量,朕一个结果。”
柳丞相和封瀚海一起回答:“是。”
想要举国搬迁,来之前肯定要将本国人口统计清楚的,所以柳丞相和封瀚海一起跑了一趟驿馆,从使臣那里得到了确切具体的人数。
仅仅只剩五万人。
前朝最后一任帝王荒淫无道,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四处战乱不断,郳国便是在这时冒出来的。
郳国的第一任王是当地的守将,各地义军作乱,他也动了心思,于是他管辖的地界变成了他的领地,他自立为王,并且不断占领更多的土地,一度壮大。
前朝混乱五年之久,大梁的开国皇帝才显于人前,集结各路真正为民的义军,了结了前朝乱世,创立新朝。
彼时郳国第一任王已经因为行军打仗,垮了身体,撒手人寰,第二任王刚掌权,自知无能,隔让几座城池,向大梁俯首称臣,得以保全自身。
后来近百年的光阴,郳国靠着海倒也过得不错。
可惜当初靠着什么生存,最后就被什么毁掉。
郳国前段时间的海难,汹涌的波涛淹没了近半个国家,卷走了无数的人,连相邻的大梁百姓都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