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了,坐着论诗的那几位都是我的多年好友了,爱茶爱到痴迷的地步,就是倾家荡产也不为过。”
“啊?”
林溪自然是觉得小姑娘见识少才一惊一乍的。
可萧鸣枫想的是,古代竟也有脑残粉吗?
虽然是茶的脑残粉,可本质上与为了追星偷家里的卡去刷数据的脑残粉都是一样的。
居然为了自己的私人爱好倾家荡产?这种事情难道很值得宣扬吗?
她真的不理解,见一次苦恼一次。
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和引以为傲的理智呢?不能跟野生动物一样,见到肉就脑子空空吧?野生动物对危险还很有警觉和耐心的。
亭下有人呼喊,应该是斗茶有了结果,林溪歉意抱拳,随后去招呼朋友。
萧鸣枫自便,吃到了好吃的茶点,这个问题被抛诸脑后。
开始四处走走看看,甚至还与旁观论茶的文人们聊了起来,大多意见不同,但她都能理解,甚至还能一针见血指出对方观点的漏洞。
《大观茶论》没读过,可陆羽的《茶经》和黄儒的《品茶要录》她是看过的。
后世写的也看了不少,林清玄的《平常差非常事》,罗军的《中国茶密码》等,还通过纪录片了解了不同朝代的茶文化。
谢姚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会去学这些有的没的知识。
虽然记得不多,但她脑子里确确实实是有点东西的。
认识她的人都说如果网络不行,就去找谢姚。
谢姚就是触手可及的人形搜索引擎,移动的知识库和行走的百科全书。
这种话谢姚的大脑会自动翻译成——他们觉得我很聪明,那就是在称赞我对知识的渴求和努力。然后她继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谢姚看书的时候还时常觉得自己的大脑区域开发不完全实在可惜,内存不够,很多知识记不住。
遇到新锐科技展览会,她也会去凑凑热闹。
去看看大脑植入芯片或脑机接口的技术有没有进展,以及有没有外形能做成便携式眼镜的民用微型超算移动端。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还是太超前了,对个体的民用科技远远少于对特定集体的。
人们都想着好好生活就好,极少有人像她这样对提升自己开发大脑利用大脑产生近乎失智的疯狂。
或者说,这是她打破思维限制后的习得本能。
没穿越前还有些期待,现在倒好,冷兵器时代,够悲催的。
要是能捕捉到狗子的实体,她还真想拆开来瞧瞧,研究研究再说。
【系统统瑟瑟发抖不敢说话.jpg】
这就导致有人欢喜有人愁,喜欢她的,从她身上得到了写诗词文章的灵感。愁死人的,兀自伤春悲秋起来。
萧鸣枫看不得一个大男人对着自己唉声叹气,速速远离,转去看斗茶会。
她不可能去劝一个人改变三观,消极积极都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两人厮杀变成了三人,三局两胜。
不管旁人如何催促,三人皆镇定自若,各取所藏的好茶,轮流烹煮。
斗茶也分内容,亭下聚集的这群人是在斗茶品,而临水而坐的那群人是在斗茶令,也有一种叫茶百戏的,但这里没有见着。
斗茶有二,以茶新为贵,以水活为上,所以细分下来,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汤色纯白为上,汤花亦纯白为上,水痕晚者为胜。
林溪汤社的斗茶还有第三个评判标准,是茶的口感,煮茶毕竟是用来喝的,所以口感最佳者胜。
谓之“茗战”。
最后胜出的是一个文人气质的儒雅大叔,听说是私塾先生。
又与众人交换了一些观点,渐渐觉得无聊的萧鸣枫就离开了。
没办法,这种社交更多的是闲聊的目的,就算她好奇汴京的茶文化,也受不了废话连篇单纯打发时间的社交。
几分钟的时间一个观点都辩不明,还不如她回去自己看书呢。
终究不是专门的知识分享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