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婉婷接受得快,她以前本来身体是被养得很好的,但是自从下了乡,又经历了那么大的变故,身体差了不少。
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光明正大休息的机会,她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这些年的起起落落让她明白一个道理,要是想自己过的好一点,就必须要自私一些,听话一些。
能够遇到像苗翠兰这样的好婆婆并不容易,所以肖婉婷从来不会反驳她。
“谢谢,娘。”
肖婉婷能说的其它话不多,这一句谢谢是必须要开口的。
“一家人,没事儿。你们两个把身体养好,就是最大的感谢了。女人生孩子就是一道鬼门关,所以把身体养好,到时候才有力气闯过这道关。”
齐翠珍和肖婉婷齐齐回道:“知道了,娘。”
之后的三个月,苗翠兰做到了和她承诺的那样。
每天早上起来,齐翠珍和肖婉婷最基本的是一人一碗蒸蛋,一杯麦乳精。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肉粥或者面。
后来苗翠兰觉得麦乳精的成分不够好,毕竟麦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乳粉、炼乳、麦糖、可可粉为主体,添加蛋粉、奶油、柠檬酸、砂糖、葡萄糖、维生素等成分,说白了,这玩意儿它是个速溶饮料。
饮料怎么能跟真正的牛奶相比?
是如果立马更换麦乳精会被她们两个人察觉到,所以苗翠兰就逐步换,一勺一勺地换。
等这二人习惯了新的奶粉口味,也就完全更换成功了。
肖婉婷还是喝出了不同,但她相信苗翠兰,所以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质疑的话。
既然这个婆婆她要换,肯定是有换的原因。
休息了三个月,齐翠珍和肖婉婷的身体被养得越来越好,气色红润,身体都胖了两圈。
胖一点好,以前她们二人都是骨瘦如柴的。
在这个年代,其实也很少有胖子,大部分人都是吃不饱的,所以身材也就维持成纤瘦的模样。
三个月一过,胎稳了,她们也开始上工了。
肖婉婷依然做计分员,齐翠珍则是派农具。
做了一天,齐翠珍就做不了了,因为她不太会写字和记账。
苗翠兰不停感叹自己失策了失策了,又只能跑到李刚这儿来,想让他把大儿媳妇儿和小儿媳妇儿的活儿换一换。
不太会写字没关系,记分只需要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写数字就行了,可每个人的名字可以让肖婉婷帮她写好。
姚太华一看到苗翠兰过来就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李刚则是恨铁不成钢。
“换换换,马上给你的两个儿媳妇儿换!”
李刚被找得烦,苗翠兰说啥就换啥。
肖婉婷还是更开心的,计分员需要在户外,一直跟着其他人跑,还要搞监督。
但是派农具就不用了,一直在房子里坐着,可以有很多的时间。
苗翠兰怕她无聊,还教她织毛衣,专门拿了几捆毛线让她练习。
脑子好的人就是不一样,肖婉婷不过是半个小时就学会了几种织法,从那以后,每天她上工派完农具之后都会织毛衣。
第一个就是给苗翠兰织一身毛衣,婆婆对她好,自然也会回馈对方。
接下来又给李建国和自己织了毛衣,还有住在牛棚的爷爷奶奶,以及家里面的其他人。
反正时间多的是,马上就要入冬了,她抓紧时间再多织几件。
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挺好的,肖婉婷只要愿意织,她就给毛线,最后等到入冬了的时候,全家每人都有两件毛衣、两双手套、两顶帽子、两条围巾。
李建国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觉得自己自从结婚了以后,一切都变得更好了。
不仅有漂亮知礼大方的媳妇儿,家里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他把这一切归咎于肖婉婷旺夫。
既然媳妇儿是旺夫的,李建国自然是会对她越来越好,每天都捧在手心里,一个糙汉子都变成了细心的煮夫。
到了冬天,其实农村里面的活并没有那么多了,大部分的时间大家还是窝在家里。
齐翠珍和肖婉婷的肚子越来越大,苗翠兰也花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
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是李建国和李建华在做,在这个家里面不存在,男人不做家务活的情况。
只要还在家里面待着,那就必须要为这个家里面做出一份贡献。
每次烧饭的时候,苗翠兰做饭,李建国或者李建华就要轮流烧火。
至于家里的两个儿媳妇儿,只需要坐着等饭吃就行了,如果有力气,那就帮忙擦一擦桌子,或者摆一摆碗筷。
扫地抹灰这些活全部都是两个儿子做,反正猫冬在家里面也没有其他事情。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到了开春,地里的活又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