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兑顺着话取笑,“我本以为燕国穷,没想到燕国是真的穷。”
燕使内心愤怒,却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接话,续道:“吾王知道赵王善击剑,故而送了一柄宝剑。这柄剑还是吾王从韩归国时,向军相赠。”
缪贤快步上前,双手接过长剑,恭敬地递给赵王。赵王何伸手取过长剑,抽了出来。只见剑身刻有赵君雍二字。齐人祸燕,赵君雍出手干涉。这柄剑,见证了赵燕两国抗齐。同时,也暗指李兑等乱臣发动沙丘之乱,导致赵君雍饿死沙丘。燕王送剑,也传达了一起抗齐的信号。
“好剑。”赵王何将长剑送回鞘,“燕王有心了。”
“吾王不忘先君再造燕国之恩,恭祝燕赵两国时代友好。”
燕使退下,魏使上前,“吾王有一女,初长成。吾王愿和赵国联姻,以促魏赵之好。不知,赵王之意。”
“寡人已立后,魏王将女嫁过来,怕是要委屈了她。”赵王何看了一眼平原君,意味深长地说,“寡人母弟,尚未婚配。不知,魏王可愿意。”
“甚好。”魏使见不能与赵王何联姻,却可以嫁给平原君,也达到了魏赵联姻。为了避免赵国反悔,连忙敲定这件事。
赵王何看着平原君,问:“魏使莫慌,这件事还要平原君点头。”
平原君见所有人的目光看着他,忙道:“长兄如父,臣,听王上的安排。”
“好。”赵王何要对抗齐秦,需要魏国这个盟友,立即表态,“寡人做主了。”
“哈哈哈。”魏使大笑,“魏赵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魏使落座,韩使站了出来,“吾王献白狐裘一件,恭祝韩赵两国友谊长存。”
赵氏和韩氏,有很长的历史渊源。赵氏对韩氏有养育之恩,韩氏对赵氏有援助之德。韩赵两家相辅相成,患难与共。两家有一起在晋国为臣的经历,也有征战诸侯的友好岁月。赵武灵王时,韩宣惠王将女儿远嫁赵国,以促韩赵之好。韩赵魏三家同出晋国,赵氏与韩氏之间的关系,远胜其他诸侯。赵王何对待韩使,也比其他诸侯国使者要友善得多。
楚、燕、魏、韩四国诸侯献礼,秦国称帝与诸侯交恶,不曾派使者前来。齐国使臣没想到赵王会邀请他,来不及准备礼物。正在齐使为难之时,苏秦站起来,拿出两卷,笑道:“吾王送赵王两卷书。一卷是君王韬略,另一卷是王道之术。”
李兑闻言,讥讽问,“齐王韬略、王道尚且不堪入目,却来教吾王,真是天大的笑话。”
齐使见状,正有发作,却听苏秦说,“知识是最大的财富,莫非,吾王献出陶邑给赵王,才能彰显齐赵之好。”
“你。”李兑坐不住了,他担心苏秦把齐王割地那些事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
赵王何打断道,“齐王说得不错,王道,寡人是要好好学学。”
酒过五巡,赵王何右手支撑额头,表现出不胜酒力。赵王何让平原君负责招待朝臣和各诸侯国使臣,起身回到内殿。回到内殿后,赵王何一改疲惫的神态,他决定了要对李兑下手。
赵王何原计划是想在酒宴上以举樽示意,擒拿李兑。随后,当着朝臣和诸侯使臣的面,数落李兑的罪行。后来仔细想想,这样做不妥,动静太大,反而容易坏事。毕竟,李兑也有准备,朝中还有很多人支持他。不能在大殿动手,就选择在内殿。
缪贤来到李兑跟前,轻声说:“赵相,王上有请。”
李兑参加酒宴,早已经放松了戒备,只是淡淡一问,“王上召见我所谓何事。”
缪贤摇头,以表示不知。
李兑又问,“王上只召见我一个人。”
缪贤答,“还有韩徐为将军。”
李兑心想,赵王何召见他想必是商议合纵之事。再加上,殿内、殿外都有他安排好的侍卫,赵王何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李兑跟随缪贤来到内殿,殿门被六名侍者推开。等到李兑进去,殿门被关上。这一反常的行为,令李兑感到极度不安,酒意瞬间醒了一大半。赵王何找他问话,也不至于关闭殿门。
殿内,赵王何坐在王座上,左边下首座着韩徐为,右边下首座着太傅触胥,还有几名他未曾见过的陌生面孔。案几上,摆放着酒樽,还有美食。跟随赵王何左右的都尉信义,却不见踪影。当李兑看见侧门的人,是他的心腹李校尉,顿时松了一口气。
李兑行礼道,“臣,李兑,拜见吾王。”
赵王何示意,让对方落座。李兑朝着一张空的案几走去,行走一阵风,很是轻狂。
“不知,王上招我前来,所谓何事。”李兑落座,目视着赵王何,又瞥了一眼四周,感到有一股杀气。
赵王何端坐着,厉声问,“李兑,你可知罪。”
李兑闻言,也不慌乱,神色淡定地问,“臣,殚精竭虑辅佐王上,何罪之有。”
“你看看,这是什么。”赵王何拿起案几前的一卷竹简,扔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