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番外五(捉虫)
第123章
接下来,李世民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世情况,总结出来一套通俗易懂的“百越各地生存图谱",并命人它印刷了出来,提前让将士们互相监督着,把它们背熟并演练。
贞观三年四月,秦军踏上了征伐百越的路途。不久后,章台宫也收到了另一个大好的消息:北上的秦军已经成功攻下了草原四国,并在冒顿的一路带领下,顺道把周边的另外几个小国和一些小部落,也全给一锅端了!这样一来,秦国北面的威胁彻底消除,而这片宽阔无垠的草原,从此也成了秦人的养马和练马之地。
虽然,这件事早在大秦君臣的意料之中,但当听到它真的稳稳落地时,众人心心中的最后一丝担忧,终于也烟消云散了。从此,大秦成了那片草原的主人!
一时间,君臣们一起欣赏着被押来咸阳的草原贵族们载歌载舞,人人皆是喜气洋洋。
其实早在贞观元年时期,以韩非、李斯为首的大臣,便率先提出了“请朝廷废除军功爵位制″的建议。
作为一路坚定支持陛下走来的心腹重臣,他们当然知道,形势一片大好的朝廷,接下来,真正该担忧的是什么:
待草原和百越一被平定,往后的数十年乃至数百年间,强大的大秦恐怕再无战事。
可接下来这两场大战的胜利,又会诞生一大批以军功封爵的将士。这样一来,原本经过休养生息、平静了二十来年的秦国人心,难免会再次生起“人有我无,渴盼战争”的波澜…
更重要的是,按照原本的赐封传统,凡是攻城的胜仗,都会从该次战争中获取的土地里,分出来赏赐给立功的将士们一一那么,这两趟战事一打下来,朝廷就要分出三成左右的草原和百越土地出去。
这两个地方,却都称得上天高皇帝远,如果将领们在此,有大量独立的封地,对朝廷的管理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试想,将来一旦有将领生出了异心,暗中在草原蓄养私兵马匹,或是在越地勾结当地势力反叛.….…边关重地,必将再次生出事端!!而到了那时,那些渴盼继续打仗立功的将领,恐怕也会暗中设法为他们推波助澜,好让事态发展到不得不打仗的地步…韩非和李斯二人认为,与其虚无缥缈去赌人心的忠诚,不如一开始,就从制度上做好防备,以财物、官职、虚衔称号的爵位,来彻底取代军功爵位制!毕竟,这些年来,随着科举制在秦国的日渐成熟并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真才实学,被选拔成为了秦国的官吏。他们相信,有了科举制打下的这个基础,底层百姓都尝到了子孙从军功以外、能更安全获得官职的甜头,后续,废除军功爵位制一事,必能得到平稳的过渡一一
因为,人口庞大的底层黎民,依然有着入仕晋升的通道。但是,这个提议着实太过石破惊天,一开始就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李世民虽万分赞同,也只得驳回了二人的提议。但在他的暗中授意下,韩非二人对此展开了孜孜不倦的执着,只要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他们就会三不五时提出来。从此,“废除军功爵位制″一事,就成了大秦朝堂上的老生常谈。以致于到了后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说服了。所以,在李世民带人赶往九原、迎战草原联军之前,就已经顺势颁发了一道废除军功爵位制的诏令。
从此,大秦的军功赏赐的规格,变成了另一种更注重仪式感、同时也有丰厚实物封赏的全新规制:
立了上等功的将士,将当众得到君王亲手佩戴的金章紫绶,得赐锦彩云纹衣裳、太牢之馔、大秦最好的美酒……
立了次等功的将士,也将当众获得,君王亲手为他们佩戴银章红绶的殊遇,得赐精美花纹衣裳、少牢之馔、大秦另一款最好的美酒…除了这些仪式感,会再赐以绢帛、马匹、财物珍宝和官职,以及对应等级的、无封地的、但可世袭的爵位称号(荣誉爵位)。同时,他们的父母妻子也能破格进宫,得到君王的亲自召见,并赐下衣裳、有参与宴席的礼遇,堪称真正实现了大伙“一人立功,全家荣耀,衣锦故里”的梦想。
与此同时,就算没有立下战功的士卒,也能得到君王亲临大营慰问的待遇,同时,能得到一身衣裳、鸡鸭之馔和普通醴酒的赏赐,以表彰他们为国尽忠职守。
正因为新军功封赏满满的仪式感,听起来太过新鲜而令人神往,而且,还兼顾了将士家人、和军队中绝大多数不能立功的士卒的利益和颜面,再加上还有丰厚的财物赏赐和官职,足够取代失去封地的遗憾一一所以,在大臣们的忐忑不安下,这道诏令一颁发出去,就出乎他们意料地得到了将士们的热烈拥护!
贞观三年十月,项羽雄赳赳气昂昂地,领着同样雄赳赳气昂昂的项燕等人,携着新婚的妻子虞姬,来到六英宫参加庆功宴。当李世民放下祝酒的玉杯时,蒙毅洪亮的声音也在殿中响起了,“大秦皇帝制曰:今有大秦将军项籍,以万人莫挡之势,冲破敌军阻扰夺得帅师旗……立下灭东胡四国的首功,特赐绢帛千匹……封为西楚侯,后世子孙可永享项籍获封的荣耀爵位.…”
早已白发苍苍的项燕,听着听着,眼中不由泛起了泪光,西楚侯.…是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