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善到底是没把茶水摊开起来。
老妻和儿媳妇对落风镇的未来并不看好。
担心布铺生意才有起色,再开个铺子,又把赚到的钱填进去。
听说世子妃是被赶出来的。她们身为女人太知道不得男人欢心,是什么后果了。
虽然家里父子俩对落风镇的未来看好,但她们也不敢赌。
落风镇的茶水摊吃食摊没开起来,但精明的人已经把生意做到世子妃十五顷地那边去了。
十五顷地,又赶工期,世子妃请的人不少,几乎整个落风镇及辖下村子的百姓都出动了。
闻迅而来的其他镇子的百姓也不少。
虽然世子妃供两顿饭,但地里的活太累,总有要喝水的吧?
就算从家里带来,就没有喝完的时候?
而且很多都是全家出动,家里膝盖高的幼儿没人照应的都带来了。
就没人舍得给孩子买块糖甜嘴的?
闻风而动的货郎们挑着货担,穿梭在田梗间,生意竟还不错。
不少卖茶水的也肩挑背扛担着茶水四处叫卖,竟也卖出去不少。
荒田里一片欣欣向荣。
消息传回别院,管月娆听了高兴得很。
落风镇总算不是死水一潭了。
有了人气,整个镇的经济民生也就慢慢盘活了。
她可不想生活在一片荒芜的地方。
她其实是个好热闹之人,人气冷清,会让人觉得孤单寂寞冷。
“听说很多人都按亩数计算工钱?”
张良恭敬回道:“是。按世子妃的算法,按亩数算工钱,于一家出工的更划算些。”
哪家都不全是青壮,男女老少都有。
老少工钱打折,就不如按亩数算划算了。一家人分工合作,青壮做力气活,老的小的做些轻省活,两厢不耽误。
按亩数计算工钱也避免了磨洋工的现象。
“看来这回多是一家出工的。”
“是。如今各家地里的庄稼也收了,也没别的活。”
正好全家出来寻些活计。又在家门口,再高兴不过。
“既然田间地头有卖茶水的,那咱们这边就不必让人送茶水过去了。”
也得给生意人留些机会。
经济民生就是越盘越活,不盘不活。一家出动,一天摊下来的工钱也不少,些许茶水还是有人舍得喝的。
“田地那边辛苦你和彭栓盯着,其余人让他们在别院选几块地方垦出来,咱们也种些周期短的菜,好自给自足。”
“是。”张良应下。
刘全和那些侍卫已经送走。如今家里除了那些女帮工,出力的男人倒也只能指着原先留下的那几个了。
管月娆也知道人手不足,可她心疼钱。
手里的钱除了要生活,给地里的农人发工钱也要花去不少。
在找到开源路子之前,还是要俭省着花。
落风镇地里人头攒动,港下村这边的海里也是乌泱泱一片人头。
又到了一月望日,大海退大潮了。
明远拽着哥哥的手拼命往外拉,“祖母,母亲,我和哥哥去赶海了!”
“海里凶险,要跟紧许家那几个孩子!”
范老太太梗着脖子叮嘱。有心让两个孙子呆在客栈,可根本劝不住。
游乐馆都没能留住他们。
吴氏虽心中担忧,但还算开明,“母亲别担心,许家那几个孩子都是在海里泡大的,知道轻重。”
几个孩子呆在客栈,虽然有游乐馆可以打发时间,可听说外头退大潮,心就野了。
日夜想着去到外头看看。
家里的下人又随丈夫回县里收拾宅子了,只好把两个孩子托给许家。
叮嘱再叮嘱,才放两个儿子出门。
“海泽哥我们来了!”
远远见着等在那里的许海泽兄妹,明远像小鸟一样扑过去。
“你们都来晚了。”海佑、海悦嘟着嘴抱怨。
去晚了就捡不到好东西了。
原本这片海只有他们几个村子的人去捡,可现在山上那么多人。
海里跟下饺子一样。
“对不起嘛,我娘不放心,多叮嘱了几句。我给你们带了好吃的糕点。给。”
海悦海佑眼睛一亮,是仙人那里卖的糕点!
一块糕点轻而易举就化开了两个孩子的怨气。
许海泽和明志看三个孩子分吃食,对视一笑。
明志拱拱手,“我们兄弟都没赶过海,心中实在是好奇,还望海泽兄多多关照。”
“你别客气,我家的船还是跟你家赊的呢。多亏了你家的船,这几天我家打了不少渔获。”
海里的渔获捞上来活不了多久,哪怕挑去最近的嘉应镇,也不怎么新鲜了。
还被商贩们挑挑拣拣,卖剩的就只能挑回来晒成干了。
之前是又怕打不上鱼,又怕打太多鱼。
卖不掉费人力不说,还费盐。
如今有了神迹,他们可以把渔获卖给仙人。跟仙人换积分,再用积分换家里所需。
如今他们家的锅碗瓢盆都置办齐了。
多亏范家肯赊他们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