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五柳先生“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
又能完完全全的满足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所以,在陶家庄园后面就是陶渊明的坟茔。
颜白去了陶家没有丝毫停留,直接带着颜昭甫先去拜祭五柳先生。
颜白的拜祭让陶家很开心。
原本对颜白处事过于霸道的抵触和敌对心理也消散了不少。
在拜祭后颜白在陶家陶老的带领下,踩着台阶一步步的朝着陶家客厅而去。
台阶两侧,以及目之所及之处全都是各种菊花叶子。
郁郁葱葱,叶子还都不是一样。
看着就是各种品类混在一起的。
虽然现在还不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但看这规模,真要到了秋季。
这里怕是会成为菊花的海洋,一定超级美。
看到花,颜白不由得想到了老爷子,喃喃道
“我家老爷子最喜欢石榴花!”
陶老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
没有听清楚颜白的喃喃自语,他听成了颜白也很喜欢菊花。
闻言笑了笑“郡公也喜欢菊花么?”
颜白想都没想道“喜欢!”
陶老笑的更加开心了。
可在他旁边的一个小子却是急的抓耳挠腮。
郡公喜欢的是石榴花,不是什么菊花。
可如今客人在,他想去偷偷的说一下,但又怕不好。
走到庄园内,里面种植的菊花就更多了。
而且都是经过精心搭配设计的,不突兀。
看上去就如天然生成的一般。
闲聊了片刻,颜白夸赞了几个前来拜见的陶家子嗣后,这才正式步入正题。
陶老放下手中的茶碗,笑道
“郡公这次来是为了江州城诸事而来吧!”
颜白也不瞒着,笑道“这里毕竟不是我的长留之地。
待一切归入正途之后,我可能就会离开,朝廷会派人来。”
颜白说罢,陶老身边的那个小子赶紧弯腰。
把刚才颜白说过的话再次重复一遍,连口气都模仿的一模一样。
“那郡公这次来陶家?”
颜白怕这么说话会有什么误会,直接把案桌搬到了陶老的面前。
像个小学生一样和陶老相对而坐。
见杯子空了,颜白主动的给他倒了一杯茶,这才大声说道
“陶公,实不相瞒,我这次来还是为了江州百姓而来,陶家在江州士子中的地位宛如泰山,江州需要陶家!”
颜白的声音很大。
不光里面听的见,就连在门外恭候着的仆役也都听的清清楚楚。
管事慌忙跑来,使了个眼色,院子里面瞬间没人。
陶老很开心,他有点喜欢颜白了。
这年轻人声如洪钟,中气十足,一看就是一个充满朝气的。
不像自己的那小孙子,说个话有气无力的。
一个不注意都不知道他在说啥?
“承蒙郡公高看,陶家势微,这些年一直铭记祖训,过着清贫的日子。
再者而言这江州也不是陶家说的算!”
颜白笑了笑,伸出手指道
“国子学十个名额,楼观学一百个名额,这些学子由陶家推荐如何?”
“每年?”
“对,每年!”
“那学子学成了以后呢?”
颜白抿了一口茶,笑道
“学成以后给予优待,但也要按照朝廷取才的制度走。
能者上,庸者下,实在太差的那也没办法!”
陶老闻言沉思了起来。
颜白开出的这个条件让他心动不已。
如今大唐,是山东,关陇,还有前隋旧臣子嗣的天下。
江南士子偏于一隅,江南士子不想入朝为官么?
肯定是想的。
这些年一直在努力着。
可是朝中无人,又无门路。
光有才华,没有伯乐,谁又知道你有治世之才呢?
哪个读书人不想当官?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了才能荫及子孙,做官了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可如今的朝堂,又有多少高官是来自长江以南的士子呢?
如果陶家这次抓住了这次机会。
有举荐学子的机会,哪怕举荐学子里面走出了一位有出息的。
那陶家对他的恩情就是再造之恩。
这个机会,难得。
陶老沉思,颜白默默的喝着茶。
过了好一会儿,陶老这才有了决定。
睁开眼,他认真的看着颜白道
“不瞒郡公,我很心动,但不知道郡公要我陶家做什么?”
颜白眼神变得认真起来,轻声道
“在我离开后,保持我在江州做的一切不改变,保证从长安而来学子的安全,保证同等对待在这里安家的“长安人”!”
“这个陶家保证不了!”
颜白站起身,拱拱手道
“如此那我就去找熊家了!”
陶老笑着看着颜白
“那如果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