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羌人躲进了山里,他们随身携带的食物只能够维持几天。蜀郡这边还是比较寒冷,在外活动的猎物极少。那些羌人肯定在等待时机,再一次偷袭各村。不仅要把抓住的人救出来,还要抢走一些粮食。有的羌人回去汇报首领,让首领多派一些人来。刘章看望了村子里所有受伤的人,巴夺他们热情地招待。“郑口村比我们村情况好多了,还是有一些羌人跑了,我们只抓住了五十多人。”郑循想跟巴夺说,他们村子里抓住了五百多羌人。可这样说出来会伤了桐树村所有人的自尊心,他们那么努力。结果抓了那么少的人,还有不少人受伤。“你们村里抓了多少人?要实话实说。”巴夺觉得镇口村可能抓的羌人比他们村子多,只要去官府那边问一下就知道了。“抓住了五百零五人,这不是我们的功劳。是他把那些羌人打败,汉军把羌人给捆绑了。”郑循觉得其中很大功劳是刘章他们的,不然的话,他们村子会有很多人受伤。巴夺看了一眼刘章,他没有受伤,那说明他的实力很强。“你一个人打败了五百多羌人,你简直是神人。”巴夺认为郑循没有必要骗他,朝廷派来的人太厉害了。“他说得不全对,这是大家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协助,也抓不住这么多羌人。”刘章很谦虚的,他说的也对,功劳是大家的。公孙度会如实上报朝廷,希望朝廷对这些有功劳的人嘉奖。“那些羌人躲进了山里,想要把他们找到。要么动用更多的人搜山,要么让他们自己从山里出来。”蜀郡多山,动用那么多人力物力去寻找。怎么算都不划算,就这么放任不管。羌人对他们的威胁就一直不消除,各地村民也不敢上山砍柴。也不敢去打草喂猪牛羊,这终究不是个事。“我已经请太守派军搜山,把那些强人找到,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刘章确实这么做了,蜀郡太守调动本郡军队进行搜山。同时将这边的情况上报朝廷,这次羌人之乱比三个月多月前还要严重。这次羌人比上次来的还多,本地大多数人并不怕羌人入侵。他们对这样的事早已习惯了,他们也在积极抵御入侵者。蜀郡和东方诸郡情况有所不同,所以管理政策也有所不同。有些是因地制宜,朝廷是允许的。“你们两族要不要合作一下,你们现在面对的敌人是羌人。把他们全部抓住,尽可能减少你们的损失。”蜀郡巴族和蜀族人数不少,只要两族合作。短时间内也能找到羌人,他们太分散躲在山里。只要遇到他们了,对方没有多少力量反抗。“我们两村合作倒是可以,可其他巴族和蜀族不一定会合作。”巴夺知道刘章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不切实际。除非两族的族长同意合作,再配合官府搜山。“我尽力试试说服两族的族长,合作对你们来说是维护了共同的利益。暂时放下恩怨,一致对敌。”刘章说得很有道理,他们现在遇到的共同敌人就是抢夺他们物资的羌人。“巴夺,你带我去见你们的族长。”“不是我说话打击你,你要见我们的族长。说服他让两族合作,难度可不小。”巴夺让刘章做好心理准备,甚至有可能被他们的族长骂一顿。“我们的族长可能也不会同意,你不要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郑循也劝刘章,他真的在努力缓和两族的恩怨。巴夺和郑循感激他,如果两族各自搜山。两族的族长有可能同意,有些想法要变通一下。“听你们这么一说,很有道理。巴族和鼠族全员出动,你们划定一块区域搜山,互不影响。”刘章想到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官府方面也会调动一部分人。让这些羌人无处躲藏,尽快将他们全部抓住。由于蜀郡这边地形复杂,民族较多,不像东方各郡那样人口集中。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也便于管理。蜀郡这边本地土著高度自治,官府只是维护日常治安。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只要这些民族不跟朝廷对着干。朝廷也会默许他们的行为,因为朝廷现在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对抗匈奴。“你不必亲自去跟我们族长说,我们俩去说,你就等待消息吧。”巴夺和郑循让刘章在桐树村等待着,他们会把消息带回来。他们俩说完,准备离开村子,去把刘章的想法告诉他们的族长。两族分开搜寻,把那些逃跑的羌人抓住。不仅能帮官府稳定本地治安,还能立下功劳。朝廷肯定会奖励的,也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蜀郡有一定的土著自制,他们也要向朝廷有所表示。如果有外敌入侵,本郡土著全力抗敌。刘章就在村子里转转,暂时不能离开。他对本地的环境还不是很熟,他还要等待巴夺和郑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