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晃来了么。”杨翊笑了笑,又朝着电影资料馆里面看去,“今天看电影的人多么?”
“不是很多,学校已经放假,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回老家了。今天能来的,基本上都是家在燕京的。”陈凯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没有表带的手表,看了看,笑道,“电影九点半开始,还有一会儿。杨老师你上次来没有进去吧,我带你进去参观参观。”
杨翊笑着点头,“也好。”
上次去朱辛庄,听了不少跟小西天校区有关的事情,他对这边还挺好奇的。
其实压根没什么好逛的,进到院子里面,就能看到中间有几间平房。
陈凯歌告诉杨翊,这几间平房就是小西天校区的“教学楼”,表演系大部分教学、排练都是在这几间平房里面完成的。
“如果天气好的话,老师们也会选择在室外上课、排练。”
杨翊站在平房门口看了看,诧异道,“这就没了?”
“嗯,没了。”陈凯歌点头。
“就这你还说要带我参观。”杨翊撇了撇嘴,他有种受骗的感觉。
“嘿嘿。”陈凯歌一个劲的傻笑。
田壮壮在旁边说,“表演系的条件是比较差。”
杨翊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说朱辛庄也没好到哪儿去,秃子就别笑和尚没毛了。
三人在平房门口站了一会儿,一个高个小伙子从外面进来。
小伙子看到了陈凯歌他们,热情地招手,“凯歌,壮壮,你们到啦。”
“是表演系的周里京。”陈凯歌跟杨翊说了一句,然后就朝那男生走去。
两边汇合之后,陈凯歌笑道,“周里京,你也来这么早啊?”
“我家远一点,更要来早点。”周里京笑了笑,又看向杨翊,疑惑道,“这是你们班的么?”
表演系的学生因为在小西天,所以跟本部其他系学生接触不多,不过这一届总共就一百五十多号人,一年半时间过去,就算不认识,也大概有个脸熟。
周里京是表演系的学生中,跟导演系混得比较熟的,他对杨翊一点印象都没有。
陈凯歌笑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师大的杨老师,也是《教堂司事》的译者。”
周里京眼睛一亮,“哦,原来是杨老师啊,我看过《教堂司事》,您翻译得真好。外国小说我一般看不下去,不过《教堂司事》是个例外,看完特别过瘾。”
再一次听到读者对《教堂司事》致以如此的赞赏,杨翊都已经习惯了。
“过誉了,是作者写得好。”依旧是老一套的谦辞。
“都好,都好。”周里京浓眉大眼,长相十分正气,不过他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不管怎么说,要感谢杨老师你把这么好的小说带给我们。”
陈凯歌拍了拍周里京的肩膀,笑道,“杨老师,《教堂司事》能传到表演系来,周里京居功至伟,就是他将《教堂司事》抄了一份带到小西天的。”
“我抄完才知道,周边的其他学校都有这篇小说的手抄本了。这种文学类的手抄本,一般要传到我们学校是比较慢的。”
杨翊开玩笑道,“你去朱辛庄抄,其实不如去师大。”
陈凯歌顺势说道,“杨老师这话说得没错,老周你以后就去师大,杨老师要是有什么新的译作,你就抄一份,上大课的时候还能带去朱辛庄给我们看看。”
有时候要上大课,表演系的学生就要乘坐班车去朱辛庄。
表演系的学生跟其他系接触,主要也就是上大课或者观摩电影的时候。
周里京人精一个,立马问道,“杨老师最近有新的译作么?”
杨翊笑道,“月底的《世界文学》你们可以关注一下,有一篇毛姆的小说,后面还有一篇,但是不知道是哪一期会上。另外,我手上还有一篇福克纳的《烧马棚》,你们要想看,只管去抄,不过我要提醒你,《烧马棚》篇幅较长,抄起来不容易。”
“大约多少字?”周里京问。
“大概一万五千多。”
“那是挺多的。”周里京点点头。
上次《教堂司事》三千多字,他就已经抄的挺累,一万五千多字,光是听着就挺累的。
陈凯歌一听有新的小说,两只眼睛都冒光,他当即从口袋里掏出烟让了一圈,最后让到周里京面前,“老周,一万五千字是挺多,但是你抄上一份,那可是造福我们电影学院一两百号……不对,加上老师有两三百号人了。你看你上次抄了《教堂司事》,谁要看不得给你递根烟?还要叫你一声周哥?”
周里京被陈凯歌说得有点迷糊,“我又没说不抄,这不是担心耽误杨老师的时间么,这样吧杨老师,您什么时候有空闲,我就去抄。”
杨翊想了想,说,“看完电影就行。”
陈凯歌跟着说道,“对,看完电影就行,抄完我们就能看了。”
他说完之后,忽然反应过来,一拍脑袋,“咦,我可以跟着一起过去看啊。”
杨翊笑了笑,陈凯歌这傻大个才反应过来。
陈凯歌想看《烧马棚》,哪要撺掇周里京去抄,直接去师大找他不就行了?压根不要看手抄本,直接就能看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