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智芝还看了杨翊一眼,不过迅速又回过头去,之后她的脸就更红了。
一直到电影散场,董智芝脸还是红扑扑的。
晚上两人一起吃了顿饭,杨翊就把董智芝送了回去。
送完董智芝,回师大的路上,杨翊感觉脚下生风,浑身都是力气。
骑过东门口的时候,牛小奇连忙出来将他喊住,“杨老师。”
杨翊一个神龙摆尾,转了过来,“怎么了,小奇,今天的信不是拿过了么?”
“不是信,是有人来找你,没找到你人。”
“谁找我?”杨翊问。
“他说他姓赵,给你留了个纸条。”
牛小奇从桌上把纸条取来,递给杨翊。
杨翊接过纸条,打开只看了一眼字,他就知道来找他的是北岛。
北岛给他的留言中说,今天也没什么特别事情,只是正好路过,想起许久没见,便想来拜访。寒暄几句之后,北岛又说,第七期《今天》已经出版,不知杨翊有没有看过,是否有什么意见帮忙提一提。
随即他又提到杨翊的小说《棋王》,表示非常喜欢,同时可惜二月份的《今天》小说特辑版没有赶上这篇小说。
杨翊跟北岛确实已经很久没有见面,甚至是很久没有联系了。
自从杨翊跟黄晓辉直接对接之后,就没有再跟北岛再联系,这倒是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
不过杨翊也确实忙,他也不知道跟北岛联系能因为什么事情,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不到没事的时候,也要联系的地步。
《棋王》弄出来的时候,他根本没考虑过《今天》,其他的杨翊不在乎,但是他知道《今天》给不了稿费。
一两首诗的稿费,几块钱他们扣扣搜搜能挤出来,但是一篇《棋王》一百来块钱,就算北岛想给,也心有余力不足。
之前《今天》想着要给作者稿费,但是实行一段时间,发现根本干不下去,因为杂志的成本越来越高,销量却并没有显著提升。
所以真正从《今天》编辑部拿到稿费的作者屈指可数,杨翊就是其中一个。
而且现在的《今天》做得也是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好作品太少,作者都是些老熟人,作品没有新意不说,品质也是越来越差。
《今天》合作的那些作者,大部分都没有持续供稿的能力,就那么一两篇不错的作品,前期消耗掉,后期就没有了。
早期有舒婷甚至史铁生供稿,其实也是因为动荡期刚结束,一切都比较混乱。
说白了,他们有点浑水摸鱼的嫌疑。
但如今正规的文学杂志都在复兴,作家们投稿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凭什么要选《今天》。就拿周界人来燕京组稿一事来说,人家《上沪文学》的编辑,亲自从上沪来到燕京,不辞辛苦地一一拜访那些作家。
这些作家面对周界人的攻势,能不动心么?
作家们再有好的稿子,能不给周界人,而投给《今天》么?难不成为爱发电?
就算是为爱发电,也要看到未来才行。
《今天》的团队,还是差了些,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自我感动。
还有,他们经常改作者的稿子,不太尊重作者的意见。
北岛都还好,像芒克等人,根本不是干事业的料。
杨翊听徐晓说过,芒克在编辑部住,经常带女孩子出入。
后来还是北岛找芒克谈了话,这种情况才得以杜绝。
就凭这事,杨翊就能断定,芒克此人成不了什么事情。就算是《今天》不遭封,后面也肯定是干不下去的。
杨翊还是感激北岛的,要不是北岛,他也跟《世界文学》搭不上线,只不过一码归一码,他感激北岛,却不能把小说交给《今天》,那是纯纯白给。
要是回头再有诗歌,倒是可以考虑投一首过去。
不过未必有这样的机会了,他现在记忆恢复不少,对《今天》未来的命运也有了一些了解。估计就在今年了,《今天》杂志就得结束。
从燕京回上沪之后,何玉红给董智芝放了一天假。
回家的当天晚上,在饭桌上,董智芝忽然问道,“爸爸,你听说过二十四字整体教学么?”董川宁看着女儿,奇怪道,“芝芝你怎么问起这个?”
董智芝笑道,“爸爸你知道啊。”
“嗯,知道。”董川宁点点头,“是新出来的一款英语教学法。”
“很出名?”
“嗯,很出名,这个教学法之前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发表过,前些天又上了《人民日报》,非常厉害。我们学校也准备推广这个学习法,燕京弄了个培训班,第一期我们学校推荐人没上去,第二期不知道有没有希望。要推选的那个人,就是你周叔叔。”
董智芝瞪大了眼睛,她想过杨翊弄的那个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厉害,但是想到竟然这么厉害,都上《人民日报》了。
现在想想,杨翊说自己“一般厉害”,倒是在谦虚了。
爸爸是南翔初中的化学老师,既然他都知道这个教学法,那确实是很出名。
董川宁奇怪道,“芝芝,你为什么问这个?”
女儿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