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99章 特别的小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 特别的小说(1 / 2)

听到冯先植这话,其他几人都点点头,各个大学前面这几届的学生,年纪普遍偏高,二十好几岁入学是十分正常的。

眼前就有现实的例子,张会君就是在校学生,却比杨翊要大。

当然了,丁玲也是在开玩笑,她并不是真地要让杨翊来文讲所上课,他们文讲所可不缺老师,没有必要让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来授课。

丁玲又看向杨翊手里的书,“我们刚才在外面是听你在给他们讲书里的内容?就是这本?”“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丁玲笑道,“外语好就是方便,也不用等译介,直接拿到书就能看。”

旁边的王成启忍不住说道,“不止是拿到就能看,木羽拿到就能讲,刚才我们都听入迷了。”“哦,是么,拿到就能讲?”丁玲惊奇道。

杨翊笑道,“不是,我是之前看过这篇小说,记得内容,所以才能讲,不然只能一字一句地照着译了。”

“那也不容易,《月亮与六便士》我之前看过,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男主角的那种自由的生活态度,让人向往。”

听到丁玲如此评价男主,杨翊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丁玲这个人,生平颇为传奇。

如果把丁玲的故事拍成电视剧,至少也要有八十集,才能交代清楚。

对于丁玲的过往,杨翊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当年丁玲跟胡也频在一起的时候爱上了自己的霓虹语导师冯雪峰,她竟然提出要三个人一起生活,更炸裂的时候,两个男人竞然同意了。

第二件,丁玲被男友冯达背叛,后被捕关在监狱里面,而那时候冯达也在里面,两人继续在一起,而且还生了一个孩子。

她被关押的三年里,外面的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她的一些好友比如沈从文、冯雪峰还发表文章纪念她。

当时她是名人,好朋友也都是名人,所以事情闹得特别大,是史书都要记上一笔的程度。

杨翊还看过冯雪峰登出来的《不算情书》,里面都是冯雪峰跟丁玲来往的信件。

从丁玲的人生经历来看,她肯定是崇尚恩特里德兰特那种人生的。

聊了几句《月亮与六便士》,冯先植提醒丁玲还有事情。

他们并不是来图书馆有事,而是要去小会议室,路过图书馆听到有人似乎在讲书,便走进来看看。因为他们在门外也没听几句,并没有听出来是《月亮与六便士》,还以为是某个学员的新作。在文讲所,学员给同学们讲自己新作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比如古华,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他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叫《芙蓉镇》,还有一个叫《爬完青藤的木屋》。

只是没想到,进来后发现是杨翊在王成启他们讲《月亮与六便士》。

临走的时候,冯先植笑道,“杨翊,以后有机会再见。”

“嗯,冯老师,丁老师慢走。”

等到两人走了之后,王成启连忙说道,“木羽,快点,说后面的。”

杨翊笑着点头,“好,我们继续说。”

杨翊从文讲所离开的时候,把那本《月亮与六便士》带上了,王成启帮他借的,用完寄还就行。这段时间他又空闲下来,正巧碰到《月亮与六便士》的英文原版,就决定翻译这个了。

他现在翻译海明威、毛姆挺顺手的,也不想换其他作家的作品。

短期内,他决定就只翻译海明威、毛姆的作品,最多再加上一个福克纳。

其实他现在想要搞到这些文学作品的原文版,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给《世界文学》跟《外国文艺》写信,人家就会帮他搞定,而且还能知道版权代理的问题。

之后的一段时间,杨翊主要就在翻译《月亮与六便士》,该他值班的时候他就去值班,如果《国外社会科学》寄来需要翻译的稿子,他就会顺手给翻译掉。

现在他时间多,每天能翻译的量也更大,《国外社会科学》寄来的那些稿子,基本上都是几千字的,长一点的也就一两万字。

这样篇幅的稿子,杨翊最多两三天就能给弄出来。

那位《国外社会科学》的编辑林天斗写信过来永远都十分简洁,杨翊算过,林天斗平均每封信里面的字不会超过一百个。

很多时候,就只一行,类似于“本稿一月内交”、“本稿稿费如前”等话。

信中,林天斗从不跟杨翊叙旧、寒暄,只有有时候稿子要延迟发表,他会告歉。

杨翊的稿子,林天斗也会改,不过他不跟杨翊商量,都是直接改了发表。

因为是翻译作品,即便有修改,也改的不多,大部分都是个别字词的使用。

这种改动,林天斗自然也不用再跟杨翊商量。

杨翊挺喜欢林天斗这样,就跟游戏里面的NPC一样,没有多余的话,只管派发任务就好了,他们杂志社的稿费也从来不会拖拉太久。

虽然《国外社会科学》每次的稿费不多,但是因为篇数比较多,所以杨翊在从他们那里也拿了不少稿费了,估计结清的话,也有三五百块钱。

要是多来几个像《国外社会科学》这样的NPC,杨翊觉得自己每年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