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高氏回京后,金瑞鑫一开始还是会天天查看她的情况,坚持看了两年,感觉高氏每天事情都特别多。
不但要找名医来治疗自己,还要培养那个假弟弟。有时还突发奇想的对凌虚子来个色诱,让他听自己的话,去联络那些有反意的官员。
这么充实的生活,金瑞鑫觉得高氏应该没有时间能顾得上自己了,再加上自己身边有这么多人保护,不可能出事,慢慢的对高氏的事情也就不是太上心了。
从原来天天都要通过监控看看才放心,到现在半年都想不起来看一次。
主要是金瑞鑫的生活也很忙碌,五年的时间,她和元铭、袁松把暇茗居和元福鑫都开到了州府。
元铭和他的两个兄弟基本上常驻州府那边,县里面的店铺自然是袁松和金瑞鑫管得多。
因为店铺的生意扩大了,需要的货也越来越多。
车把式家又买了两架马车,他的二儿子也开始跟着一起去跑单帮,还带上了猎户家的女婿,组成了一个小小的车队。
大儿子成了家,车把式婆姨还是带着小儿子去暇茗居和元福鑫帮忙,儿媳妇就在家带孙子和做家事。
袁柏则因为人很聪明机灵,被元先生压着读书,还让他下场去考试,现在也是个秀才了。
他本来不想去,但最后还是被元先生那些不用服役、不用交税的理由给说服了。
主要是有的徭役交钱也不能免除,他被三太白爷派过来的目的,就是保护金瑞鑫和苗靖琦的,要是去服役了,还怎么保护呢?
想要完全免除所有徭役兵役,那就只能走科举之路了。要么他考,要么袁松考。
袁松天天跑生意,乐呵得很,才不愿意坐下来读书呢。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是袁柏去考了。
考到秀才,袁柏就不打算再继续考了,可看元先生的意思,好像并没有打算要放过他。
“至少要考到举人,这样以后才有铨选的机会。以后你们叔侄俩在官场上才有照应。”元先生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可见,他应该是从苗家那里得到了什么提示了。
明年,明年袁柏就可以去省府参加乡试了,苗俊皓也可以去京城参加会试了。
苗仲海手底下肯定不止苗俊皓这一个预备军,既然他可以参加会试,那就是他们其他的行动也差不多了,估计是要对高氏那群人收网了。
快的话就是今年,最慢也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关于袁柏下场考试的事情,金瑞鑫也问过苗俊皓。
苗俊皓不像元先生说得那么含糊,给金瑞鑫解释得很清楚。
苗俊皓和袁柏可能都不会按部就班的考到殿试,苗俊皓会试后,袁柏乡试后,他们都会被列入官员铨选名单。
虽然苗俊皓现在也有资格,可会试铨选可以入选京官,乡试铨选只能是地方官,最起码要五年后才有进京的机会。
苗仲海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高氏手下有吏部和国子监的人,等把他们一网打尽了,朝廷官员的空缺一定很大。
因为会试会在京城举行,从高氏回京,已经举行了两次,在会试中取得成绩的学子,多数都会想办法进国子监读书。
这两次考试中苗仲海也有意放水,让高氏的人取得名次。
苗仲海手底下储备的人几本书都是参加完乡试后,就听他的话蛰伏下来了,铨选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会给安排到。
因为官员籍贯回避的原则,苗俊皓肯定不能在延绥做官,再小的官都不可能。所以他必须参加会试,去京城做官。
但延绥这边不但是苗家的大本营,还因为距离蛮子太近,万一有战事,不管是人力、财力、物力和粮食都要及时提供给前线,也就是提供给苗季泽。
他们这个县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尤其重要。现在的县官已经做了七年了,到头了。再不给人家晋升,实在是不合适了。
让其他人过来,他们也不放心。这个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最后还是苗叔澎给苗仲海提议,让他培养袁柏的。
自从苗叔澎知道袁柏是结香的娃娃亲后,他就一直想见见袁柏,但一直没有机会。
从元先生那里知道袁柏聪慧机灵后,就想帮结香提升一下以后的社会地位。
袁柏的户籍不在延绥,只要他取得了铨选资格,他就是留下来给苗家看家的,也能顺便照顾金瑞鑫母女。
本来苗仲海还觉得袁柏年龄太小了,不合适。可跟元先生通过书信,得到了袁柏平时行事稳妥老成,甚至比元铭还让人觉得可靠的评价后,也就把培养袁柏的事情托付给了元先生。
金瑞鑫听了苗俊皓的解释后,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凭啥苗俊皓能进京,他们就得留在穷乡僻壤,随时还有外族入侵的边境呀?
还是为了他们好,真是让人不能理解。
苗俊皓看金瑞鑫的表情,就知道她有些不情愿。
又小声的说:“肯定会让你们去京城,但三五年里肯定是不行。
高氏这些年在京城得罪了不少人,虽说你们是断绝了关系,可苗苗现在可是高氏唯一的孙辈了,万一有寻仇的盯上你们就麻烦了。
你们待在这里,不引人注意,反而更安全。
等到了合适的时候,一定会接你们进京的。”
行吧,好好活着最重要,因为高氏造的孽,她们受连累,这种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过,去了京城,规矩应该也挺多的,只要蛮子不来侵犯,这天高皇帝远的日子也挺好的。
金瑞鑫笑了笑,说:“我在京城也没什么牵挂的了。回不回京城,对我来说都一样。
我就是舍不得你和我福祯姐,还有彬哥儿。等你们去了京城,山高水远的,想见面就难了。”
苗俊皓闻言也有些怅然,两人都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