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谢燎原(1 / 2)

承康十二年三月,路州刺史谢燎原贪墨救济款项一事事发,被押解入京。

此时,京城凛冬已过,春意萌生。

“让开让开,官府办事……”车辙与青石板碰撞发出沉闷的吱呀声,押解谢燎原的车伍经过京城南大街。围观群众拥簇两旁,交谈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拾起路边石子、手边烂菜叶往前砸去,一时间群情激愤。

“砸死这个狗官……”

“贪官污吏,罪不容诛……”

……

“啪嗒”一枚臭鸡蛋精准砸上谢燎原所负大枷,蛋液飞溅挂上鬓发,旁边官差快速躲闪才得以幸免于难。

“都给我注意点。”官差大吼着,手臂朝向人群划个半弧。

谢燎原,承康元年二甲进士出身,同年赴路州稞县担任县令一职。

稞县原是个烫手山芋,北邻夷族、地处偏僻、物资匮乏,实乃未开化之地。谢燎原接手六年来,通商贾开民智,实实在在做出了不少成就。

不过,大抵是财色迷人眼,贪欲难自禁,竟落得这般田地。

*

御书房内,

承康帝罗持自下早朝回到御书房后便勤勤恳恳地批阅奏章,然而看着御案上山高的奏折,罗持也不免头疼起来。他不禁抬手按了按眉心,接过茶盏灌下一口浓茶。

静默片刻后,罗持似是想起了什么,于是问道:“那谢燎原该进京了吧?”

“回禀皇上,今儿早晨便到了,现在应当在大理寺里。” 勤公公立于御案旁,耷拉着眼皮为承康帝添上茶水。

听到这话,罗持用力地敲敲桌案,语气不善道:“着三司会审,务必严查谢燎原一案。”

“是。”勤公公自知皇帝动了肝火,便应了声,不敢多言。

谢燎原是承康帝罗持即位后首次恩科出来的进士,其治下民风淳朴、百姓和乐,近年来地方赋税都翻了几番。这几年的成就承康帝看在眼里,多少是在他这挂上了名的。

如无意外,过几年便要调回京中重用。

现今出了这档子事,承康帝大为恼火。看好的良才化了水,很是怒其不争。

*

后宫中

“胧月姑姑好,”胧月右手拎着从御膳房领来的早膳,左手提着裙摆款款回到未央宫。沿途宫女、太监皆放下手中活计,恭敬地行礼问好。

胧月和南星,德妃周篇篇身边的大宫女,承康三年大选时随周篇篇入宫。不巧,南星年满25岁,前两月便出宫了。如今在这未央宫中,胧月的地位可见一斑。

进殿后,胧月轻手轻脚地将早膳取出,而后凑到在周篇篇耳边轻声道,“娘娘,谢大人进京了。”

周篇篇闻言笑了笑,目光越过窗柩望向湛蓝天空,慢悠悠道: “今天天气不错。”

胧月笑着应了一声,净手后开始布菜。

“母妃母妃……”三皇子风风火火地穿过殿门,来到桌前坐下,声音中满是雀跃,额头还带着薄汗。

“今天怎么起晚了?去南书房怕是要迟到了。” 周篇篇摇了摇头,掏出手帕给他擦了擦额上的汗。

“太傅告假了,今儿个不用上课。” 三皇子快速反驳说。只见他眼里亮晶晶的,语气里透着一股子兴奋。

“母妃,下午骑射考校我定要拿个头名回来。”

“好好好,母妃让御膳房准备好烤乳猪,等着你的好消息。”周篇篇笑道。

“一言为定!”三皇子瞪大了他的杏眼,小小欢呼了一声,眼角眉梢具是喜意。

三皇子罗余善,承康四年出生,虚龄9岁。

*

德妃周篇篇出身清流世家,祖父周庸是个老翰林,在翰林院中兢兢业业数十载,修书立传,可谓是著作等身。先帝评他“不识变通老古板”,但又盛赞其才学,门荫子弟不计其数。

周篇篇生长于此,学识才情自不必提,礼仪风范亦是出众。承康帝对她言行举止颇为赞赏,从“德”字封号便可窥见。

更值得一提的是,周篇篇母亲出身镇北将军府,外祖为镇北大将军赵移匪。镇北大将军手握重兵,戍守边关十余年,战功赫赫,所到之处夷族无不闻风丧胆。

然而,周赵两家联姻,一开始便闹出了一场笑话。周庸为人迂腐,嫌赵移匪武夫一个,鲁莽无礼、大字不识,拼死不让赵家女儿进门。

周父倒也个牛脾气,在将军府旁边置了个宅院,新娘子这头从将军府出来,那头就进了新房。

这边婚礼热热闹闹的,倒把周庸气了个仰头,自觉丢了大脸。是以闭门谢客,卧病休养了半个月。

两边的关系到周篇篇出生后才得以缓解。

午间,周篇篇正卧在榻上闭目小憩。

胧月从外间进来,屏退旁人,靠近周篇篇轻声说:“娘娘,赵小将军传来了口信。”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