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
●楚成阳
第十四章 清华苑收获长江情缘
2018年7月1日,我接到来自北京清华大学老乡老程的电话。
曾和老程在北京某绿化工程公司一起打工,电话中说,让我去清华大学某工程公司做工,该公司承包了清华的污水治理改造工程。
我是一个农民作家和草根诗人,也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我有自己的自媒体。
去清华工作,很好!我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我的打工和传统打工不同,我是用打工的方式去完善自己的学识和文化。写作是我的本职工作,打工使我从体验最基层劳动中挖掘第一生活素材。
不说别的,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后,踏上了北漂一族的路……
我们民工的住处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附近,经常和在清华进修的军人照面,他们的欢笑和阳光感染了我这个草根诗人,我懂得他们珍爱学习机会的命运。
没有说的,敬仰就是了!
在这里,我认识了我们山东籍的现役军人阿波,一来二往,我们就熟悉了。
我们在聊天中有了彼此好感,经他我又结识了人文学院的教授王琳老师。
我开始了业余自修文学博士的学习,一个自由撰稿人的肝胆就在于自己的红色灵魂!
我在清华大学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自修文学博士,为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充电,和别人不一样,不是为文凭,不是为镀金,不是为名誉,而是为了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我在清华的日子,我接力于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文学、新闻和美术摄影糅合在一起,这就是我的博士论文根基。
在清华,我常去的地方就是清华荷塘。
在这里,在朱自清先生雕塑前,我回忆中学时代学过的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深有感触自然富有灵性!
《春》的希望在心头潜滋暗长,《绿》的梦想在白云蓝天之上飞,《荷塘月色》朦胧艺术释放才情!
漫步清华园,那标识性的二校门,那诗意的小桥流水,那妩媚动人醉意黄河之子的荷花红,那般艺术风情青春颂歌。
在清华荷塘,我收获了北大情缘。一个情窦初开的北大才女温暖了我情感荒芜之地的自由恋爱禁区,复燃了我的情感热线,我的河子文艺电台《河子之声》开始了新的启航。为爱泼墨为情歌唱,红色信仰担当,艺术芬芳纯情。
记下那棵婆娑的妩媚弯柳树,记住那棵崇高笔直的大杨树,珍藏火红稳重的香山红叶。
我爱清华的荷塘月色,我爱清华的古风精神,传统文化民俗歌谣都在,综合大学理性思考。
我是个博学善学勤学好学苦练技艺热爱生活的乡土文学人,走到哪写到哪,留住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物载德,为中国乡土文学奉献我毕生的热血!
秋天,北京的秋天,给我暖暖的爱。
我在电子工程学院新基地值班,来了一位美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她要我所在的材料所拍摄学习作品。
从此和这位江南的亮丽学子成了知己,从文学到摄影很谈得来。
她名叫白玉,重庆人,美术学院大一学生。
和白玉交往的日子里,我出入学院自由自在,学子和教授都成了我好友,学习生活工作都是我们交谈的话题。
树是银杏树,草是百叶草,花是牡丹花,所有的景致都是清华里长城和长江的古风新韵之精神。
我在作品集里这样写道——
●我与清华大学有缘
2018年7月5日,我接到去清华大学所属公司上班的电话通知,心暖平常但又火热激荡。
这是一种天意的缘,这是一种人为的赏!
7月6日我如约踏上北漂北京的列车……
今日,2021年7月6日,我坐在工作室里回忆在清华大学的日日夜夜,一种情浓乡土的岁月光环向那些世俗小人告白没有伯乐相马仍然是才艺表演!
清华大学与众不同之一就是她的门。
清华大学有主校门,南门、西门、西北门、北门、东北门、东门和油库门八个门。真是四通八达之美校。
清华大学与众不同之二是她的二校门。
特制美艺的牌坊,“清华园”特赐神笔帝王之墨迹。
清华大学与众不同之三是清华园“荷塘月色”。
这是清华标志的象征,这是文学大师教授朱自清先生常去的地方。他的名散文《塘月色》就是出自这里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游走和神笔结伴。朱自清先生白玉雕像静坐在荷塘边。
清华大学与众不同之四就是体育场的分布和体育馆的别致。
学而思善学,强健体魄灵魂思维,这是她治学动与静的默契组合。
清华大学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