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千层底(1 / 2)

第52章千层底

因为外面在下雨,屋里光线不是太好,三个人就端着针线筒箩去窗边光线好的地方做。

黎安安不经意间就想到了记忆里的某些片段。村里人总在下雨不能外出干农活的时候在屋檐下纳鞋底、缝鞋面。雨水顺着房檐淅淅沥沥地滴落,在石头上砸出一个个小水花,低着头的妇人坐在凳子上专注地纳着鞋底。

偶尔有风掠过,雨珠斜着往里飞,她就端起笆箩,抱起凳子放进门槛里,再坐上去继续干活。

明明全是动态的画面,却无端地让人觉得内心充满宁静。一些上了岁数的妇人,已经不能做太重的体力活,农闲的时候就三五个人聚在一起,一人一个针线笆箩,里面就是一些麻绳、针线、顶针、锥子、鞋底和鞋面。

几个人一边纳鞋垫,一边聊一些张家长李家短。每个人腿上或者脚边的笆箩好像是标配。

黎安安想着记忆里的画面,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做好准备工作之后,黎安安叮嘱袁小四:“你就负责带好俩孩子,尤其是小石头,这小破孩儿现在手和腿都可快了,一眼看不住就搞破坏。可得离我们远点儿,这可有针线呢。”

“放心吧。”

“嗯一一要是有空,再辅导一下丫丫学习,就是一百以内加减法。当舅舅的你得对孩子的学习上点儿心。”

“姐,你没事儿吧,丫丫才多大啊,现在学是不是有点早啊?“袁小四听了这话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谁家孩子一年级都没上呢,就学这么深啊。“你懂啥,咱这叫赢在起跑线上。算了算了,不教就不教吧,嗯一一雨天学习伤眼睛。“黎安安战术性摸了摸鼻子,掩饰自己内心的心虚。自己都完不成的任务,推给袁小四果然不太成。随即就恼羞成怒地在脑海里炮轰系统,“你瞅瞅!小傻子都知道这么早学习是强人所难,你还给我发这个任务,你都不如袁小四!”…….

张荷花那边早就开始做上鞋子了,听着两个人的对话笑了出来,“安安这个说法有意思,赢在起跑线上。要不说还是得学习,安安这把小学课本都快看完了,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等回去我也这么和俺家老周说,让他别一回家就进书房,也辅导辅导墩子学习。爷俩儿还能亲近亲近。”黎安安:…

确定是亲近亲近?

万一是鸡飞狗跳呢一一

算了算了,反正周团长比她聪明,墩子又比丫丫大,兴许可行呢。再者说了,学习怎么说也不是啥坏事,先试试呗。黎安安回到做鞋三人组这儿,开始纳鞋底。她对做千层底目前还是很热情的,还好奇。好像就七八十年代之前的人才会穿这种鞋子,等到八十年代后,基本就没人做了,等到21世纪,更是都混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听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听就是亟待传承,没多少人会,还比较珍贵的传统技艺了。

黎安安小的时候就没看到有谁穿千层底,都是买的各种鞋子。所以,她对千层底还真没什么情怀,就是单纯的好奇,想试着做一下。不能说她一点都不会,原主也做过,但是这就像看视频似的,看过不等于会上手。

而且说实话,黎安安觉得原主做得也一般,她俩还挺像的,生长过程中都缺少女性长辈的照顾和教导。

她从很小就开始跟着叔叔长大,一些针线活都是摸索着学会的,手艺还挺糙。

所以黎安安还是决定和荷花姐好好地系统地学一下。很多人都听过千层底,但是很多人都没穿过。脚感真的还挺不错的,穿起来很舒服,软软呼呼的还透气。就是不太能干活的时候穿,比较适合居家。打格精的活儿之前就干好了,也就是做鞋坯。做法就是拿着刷子往报纸上刷粗糊,再往上粘碎布头,做鞋用的碎布头一般就是做衣服剩下的那些边角料。

把碎布一层层粘贴到上面,尽量贴合、平整,是一个很慢需要很仔细的活J儿。

也还好之前几天都是大晴天,没耽误事儿。晒干后把它们揭下来,按鞋样剪出来鞋底的形状。一般一只鞋需要4-6层,黎安安打算给自己做两双,就剪了20个鞋坯。之后就是给鞋坯包边,拿来一条长的白布条,刷上强糊,然后包住每层鞋底的边缘。

前面这俩步骤都一点都不累,还挺治愈。

要不说就有人爱干这种不用动脑的活儿呢,重复性动作对有些人来说就是能放松心情,类似于"手工冥想”。

接着就是把鞋坯摞成一摞一摞,拿大石头压上。今天荷花姐来就是和黎安安一起做千层底最关键的一步一一纳鞋底。就是把几个鞋坯摞在一起,然后用线钻来钻去把它们缝在一起。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

呵呵,谁做谁知道!

反正她腰也疼,手也酸。

怪不得做鞋的时候总说"纳鞋底、纳鞋底”,其他的步骤好像都省略了似的,合着就这活儿最累,还用的时间长!

“荷花姐,你说鞋底就用两个鞋坯怎么样?”“想啥呢,那还能穿嘛?走几步不就得露了啊。最少也得三层,不过咱们做的这个鞋坯薄,最好是四层打底。”

那和五层有什么区别?

算了,继续吧。

黎安安用锥子给鞋坯钻完孔之后,就开始用针带着麻绳来回缝。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