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282章 纳斯达克敲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纳斯达克敲钟!(3 / 7)

就是以此为生。

这其中,朱大珂是扛旗者。

谢进夫妻二人年老,晚饭几乎不怎么动箸,路宽和兵兵也是浅尝辄止便告辞离开,不打搅他们休息。

谢进有着老一辈文人的优雅和淡泊,似乎就只是想见一见这位后起之秀,说一句心里话就满足。

兵兵坐在车里提出了心里的疑惑:“那个朱大珂是蛮讨厌的,不过好像每次对你也就是打打嘴炮啊,为什么师母刚刚说他几乎毁掉谢导的职业生涯呢?”

“在这个时代他是打打嘴炮,在那个时代,那就是真的大炮。”

“85年反资自运动开始,谢进导演在商业电影上的探索给了他很大的攻击把柄,不得不暂时停止这个方向的努力。”

就像2005年的路宽扛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旗,倡导和实践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制片模式一样。

在80年代的上影厂,其实早就开始了这一探索。

魔都在建国以前就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内城市,那一批接受过先进思潮影响的电影人进入制片厂后,也一直延续着好莱坞的经典叙事风格。

1980年,上影厂制作出国内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甫一问世就掀起热议和轰动,开启了国内科幻电影的先河。

与此同时,踩着年轻化浪潮开始执导的张一谋、陈开歌、田状状等人也依托着西影厂和广西厂开始了先锋电影的探索。

路老板叹息道:“如果历史进程没有遭到反资自的影响,没有朱大珂这帮文痞和碰瓷者的扣帽甩锅。”

“内地影坛说不定也会像好莱坞和纽约一样,走出商业和文艺的两个电影中心,大家各自发展,承担不同的使命。”

“拿奖的拿奖,赚钱的赚钱,对于文化出海和电影艺术的繁荣都是大有裨益的。”

兵兵恨声道:“那朱大珂不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宏位兵吗?”

路老板哑然失笑:“差不多吧。”

“86年他在魔都《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谢进电影模式的缺陷》,批评谢进的电影所恪守的是陈旧的叙事法则,具有一种‘以煽情性为最高目标的陈旧美学意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是朱大珂把影响中国电影艺术变革,和接受好莱坞文化殖民两顶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这实在太致命了。”

就像刚刚路宽所述,朱大珂、李劼代表的一帮严肃评论界的嘴炮,放在当今时代也许是苍蝇的聒噪。

但是放在当时,几乎毁掉了谢进在好莱坞模式和商业化电影道路上的探索,毁掉了佳片频出的上影厂。

没有人敢再冒着如此大的正智风险继续高歌猛进,中国电影的主流逐渐转向魏晋名士一般的“谈玄”模式——

一味追求哲学理念,忽视情节,反对尖锐矛盾,刻意挖掘人性。

兵兵头靠在身边男人的肩膀上,听他诉说这段“神州电影陆沉”的历史。

“为什么从90年代开始,我们的观众就已经很少走进电影院了?”

“就是因为【讲故事】,这个最简单、最基础的电影准则,被朱大珂那帮评论界人士抨击和污名化了。”

“虽然那以后中国电影在西方频频拿奖,但是内地电影业也迅速崩盘,一直到1994年,国家不得不放开好莱坞影片进入内地,来提振市场,吸引观众。”

兵兵听得百感交集,这简直是太讽刺了!

那个时代的电影人对商业片和讲故事有多排斥?

李绍红曾经接受采访提到,87年北影厂准备试水商业片,名导、大导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他们这帮年轻导演出来挑担子。

结果最后你推给我,我推给你,任务落到李绍红头上。

换做这个时代,一个年轻导演有拍片的机会还不得乐屁了?

结果李绍红连夜找到北影厂厂长胡启明,坐在他家门前就嚎啕大哭:“太欺负人了!你们是要逼死我啊!凭什么让我去拍娱乐片?”

那个年代都把商业片叫做娱乐片,同高高在上的艺术片相比,可见其庸俗和污名化程度之深。

兵兵脑海里想着李绍红在北影厂家属楼前撒泼打滚的模样,噗嗤笑出声来。

她侧头看着男人棱角分明的侧脸,忍不住拿纤纤玉指刮过他细密的胡茬:“中国电影还好有你!”

“啊?这是说大话了,我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路老板在外人面前吹牛逼,但这事儿确实不敢居功:“2002年张一谋的《英雄》开始,到今年陈开歌的《无极》,这些曾经的先锋电影创作导演,都已经转回到商业片的探索上来了。”

“这不是我或者谁喊喊口号的问题,这是观众和市场倒逼的结果。”

“只要头上没有那顶帽子,我们中国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不比任何人差,只是需要把此前几代导演积累的财富重新捡起来而已。”

他有句话没有说出口,有的导演还能够捡起来,但有的导演是捡不起来了。

而这些第五代导演的“反戈”也充分证明了,朱大珂等人当年的恶评行径是多么致命。

从八十年代到千禧年初,生生地耽搁了中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