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番外:帝后日常4
自京口南下,便到了吴郡。得知陛下携皇后和太子驾临,吴郡大小官吏及世家家主皆出城三十里相迎。
望着乌压压跪倒的一群人,阿元问:“母后,外祖是哪一个呀?”苏蕴宜幽幽道:“看起来嘴脸最刁钻的就是你外祖。”阿元便从龙辇里探出头去张望,半天后又缩回来一本正经地说:“看着每一个都很刁钻。”
苏蕴宜哑然失笑。
虽说她与苏俊的父女情分淡,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该给的脸面还是得给。于是裴玄特意召他近前来说话,还叫阿元给他行礼。苏俊看着乖巧秀气的阿元,激动地有些红了眼眶,“好好好,太子殿下长得真好。”
这些年不见,苏俊老了许多,嘴角眼尾的纹路加深了,两鬓也泛起灰白。苏蕴宜静静看着他欢喜难抑的模样,心里不是没有触动。可苏俊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能叫苏蕴宜瞬间把那点感动憋回去。“娘娘,太子虽好,可光有一个儿子不够啊。”趁着裴玄同其他官员说话的功夫,他贼头贼脑地凑到苏蕴宜耳边说:“娘娘身子若不便,家中还有其他许多族女可以为娘娘分忧…”话没说完,他对上裴玄似笑非笑的眼眸,蓦地顿住了。裴玄低声问:“岳丈不曾听闻建康城中关于朕的流言?”不知从何时起,建康内风传陛下在御驾亲征时不慎伤了身子,已不能人道了。
众所周知,早前魏后时期,建康宫中还是有不少低阶嫔妃的,可自魏氏倒台后,后宫中的魏女们便被遣了个一干二净,自去年废后魏氏于冷宫郁郁而逝,宫中更是只剩下苏皇后一人而已。
这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显然是不大合理的。于是,各怀鬼胎的世家大臣们开始打着为皇家开枝散叶的名头,想着法儿把自家女儿侄女孙女往裴玄身边塞,可一番各显神通下来,愣是没一个成功塞进去的。若是当面开口说家有小女仰慕陛下已久愿入宫贴身侍奉,陛下便会说建康宫里人手已经足够无需再养闲人云云。
若是走邪路,让人扮作舞姬侍女向陛下暗送秋波的,陛下直接就转开头装作看不见的样子。
总之,软的不行。
也有人想,软的不行,那来硬的呢?
此前就有一脑子糊涂的老臣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当众以祖宗之法为名逼迫陛下广纳良女以充后宫,如若不然他就一头撞死在太极殿中。陛下被该老臣的爱国忠心所深深感动,当即命左右将人捆了送到前线督战以全他报国之心。五个月后该老臣得以回京,原本一百六十来斤的人已经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外头一层皮跟深衣似的披在骨架子上晃荡。自此之后,再没有人敢拿后宫之事作文章。大家也都渐渐习惯自家陛下老老实实守着一个皇后一个太子的日子。
流言便是从此时而起。
不知是谁忽然发现不对:陛下不纳新人也便罢了,怎的苏皇后生下太子后也再无所出呢?
苏皇后自入宫后便是专宠,帝后二人伉俪情深,除了陛下上前线御驾亲征那会儿,几乎是形影不离……等等,上前线?再一算日子,太子殿下应当就是皇后在陛下御驾亲征之前怀上的,也就是说,陛下亲征前一切正常,可自打他从前线回来后,是孩子也生不出了,别的女人也不碰了……
嘶,不敢想不敢想。
这件事儿涉及到陛下私隐,人人都不敢摆在明面上讲,但人人都忍不住暗地里乱传。建康宫那头儿也不知是心虚还是有别的什么缘故,竞始终不曾出面遏止流言传播,于是“陛下身体在战场受损已不能人道"一事几乎成为建康人私底下的共识。
江左世家消息互通,苏俊自然也是听说过的,此刻被当面问及,只得讪讪笑道:“那等无稽之谈,定是小人在背后诋毁,陛下无需放在心中。”裴玄沉沉地叹了口气,撇过头去,不曾接话。苏蕴宜忙安抚地按住他的臂膀,扭头轻斥苏俊,“父亲,别说了。”苏俊”
他呆呆地目送帝后龙辇离去。
龙辇中的二人绷着脸对视,到底没绷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裴玄扯下车帘一把拽过苏蕴宜挠她的腰,“你看看外头都把我传成什么样了,嗯?你说,你说我到底能不能人道?”苏蕴宜怕痒,被挠得腰眼酸软,只得不住哀求七郎饶命。一旁的阿元默默看向窗外。
重回苏宅,苏蕴宜特意给倚桐和莲华放了假,许她们去找旧日的姊妹玩。自己则带了阿元和同嘉在院中逛。
较之建康宫的恢弘气阔,苏宅更为玲珑精致,有小桥流水游鱼,小孩子们很快就玩得疯了。
陈夫人跟在苏蕴宜身边,紧张地看着在假山间到处乱窜的两个小孩儿,“娘娘,要不多派几个人跟在太子和公主后头跟着吧,这要是有个万”“无妨,若管得太紧,难免养得他们拘束胆小,我一向是放手任他们胡闹的。“苏蕴宜微笑地看着陈夫人,“反正有我们跟着不是么,母亲。”陈夫人怔了怔,蓦然鼻头一酸,忙低头应了声"诶”。陈夫人一面看着孩子,一面絮絮叨叨地跟苏蕴宜说起家里其他姊妹的事儿。自她入宫后,七女出嫁了,前不久小九也出嫁了,她长兄苏治纳了第十房小妾,肚子里已经揣上了他第十七个孩子。托苏蕴宜的洪福,总之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也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