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楚国朝廷掌控的部分、和少数想讨好秦国的宗亲贵族悄悄献上的部分。但超过泰半的土地,依然掌控在楚国宗室的手中,李世民知道,秦王绝不能容忍那帮宗室,继续占据比他这个君王还多的土地。而减税,也是个一举两得的试探机会一一
按理说,秦王并没有给全国楚民减税的权力,那些归属宗亲的广袤封地,税赋权在他们自己的手上。
但是,现在天下已定,秦国已经不需要再拿那些宗室来当“善待列国贵族”标杆了,秦王如果下达这个诏令,虽然会得罪楚国甚至六国宗亲,却能借着减税一成的恩惠,收买所有楚国平民的人心。
而楚国宗亲们为了打破秦王理直气壮的越俎代庖之举,必然会主动就这件事,向秦王提出商榷的办法。
嗯,既然是商榷,总不能不分些土地给秦王吧?只分一成两成的,他们好意思吗?还有,既然楚国宗亲都献上了诚意,其他把持着故国封地的五国宗亲,就能无动于衷没点表示吗?
如此一来,秦王便可空手套白狼,从他们手上把大量土地光明正大收归朝廷所有。
至于剩下的土地,一点一点慢慢来嘛,急不得。正所谓父子连心,秦王稍稍一想,就明白了李世民这建议背后的真实目的,便目带欣赏含笑应下了,当场就开始写诏书。李世民坐在君王身旁,咕咚喝着秦王特意命人为他备好的柘浆,也眉眼弯弯看着父亲乐呵呵笑呀笑。
在战场上,他自认身为大秦的储君,肩上担着比王翦还重的重担,心头一刻也不敢松懈,但只要一回到父亲的身边,他就可以很轻松地放下防备。他在父亲面前,早已不像刚恢复前世记忆时那么谨慎小心,现在的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反正说错了,秦王也不会真的生气,做错了,秦王也不会真的责罚他…..而这种与君父相处的满满恣意安全感,是他前世在登基后的李渊身上,从未获得过的一一
这一世能遇到秦王这样的父亲,他心满意足。待他放下玉杯,秦王也搁下了毛笔,命人把诏书抄录发往各地。李世民听着这话,突然猛地一拍脑门。
在大唐用来抄录佛经的雕版印刷术,不正适合秦国用来抄录公文诏书吗?秦王却立马转身捉住他的小手,不满道,
“好端端的,你拍这可爱的小脑袋做甚?小心别把寡人的太子拍傻了!'李世民笑嘻嘻挣脱双手,
“阿父,孩儿是在拍蚊虫呀。”
说着,他飞快拿起仍未干透的毛笔往手心画了一只蚊虫,眼中闪着狡黠伸给秦王看,
“你看,真的是蚊虫!”
当着他的面,这般光明正大地作弊,换成旁的孩子,必会被秦王怒斥一通。可现在,这位偏心而不自知的父亲,却认真抓着孩子的小手,观察着他画在手心里的蚊虫,愉悦地惊叹道,
“画得如此惟妙惟肖,没想到,我儿还有如此天赋!”他的世民,总能带给他无尽的惊喜啊。
就像这一回,他并不曾真打算把世民"半年灭楚"的诺言当成衡量战功的标准,但在孩子的一番运筹帷幄之下,秦军,竞然真立下了半年灭楚的战功,为秦国节省了大量军粮!
有儿如此,此生足矣。
蒙毅看着今日一见到太子就心情变得极好、刚生气下一瞬就主动消退的君王,不由为宫中年幼的诸公子们暗暗高兴了一秒一一从太子出征离开咸阳的那天起,王上脸上就鲜少再有笑容,而为了帮他转移注意力,李斯劝王上每日抽出半个时辰的时间,来检查诸位小公子的功课。身为君王近臣,蒙毅这些时日听得最多的,就是王上怒罚诸公子再抄一百遍的训斥声.……
没错,他家王上检查功课时,竟是拿太子的功课为标杆来要求孩子们的!四岁的公子要对应太子四岁时的字,五岁的公子要对应太子五岁时的..可太子是神童啊!蒙毅扪心自问,连自己的字也快赶不上太子了,王上的这种要求,又有哪个小公子能做到?
还好太子平安回来了,诸位小公子终于能摆脱噩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