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楠站在走廊处,钟乔继续和她说了些话,但她始终只是呆傻的点头,摇头。
心不在焉的。
钟乔深知需要给方楠时间去消化,意味深长的拍了拍她的肩,和钟父离开了。
路上,想到难得出去一趟,钟乔回到那家小店打包了两份红烧大排面。
过了中午饭点,这会排队的人少,也没那么拥挤。
女人亲眼见证钟父如何下水救人,惊喜地对丈夫耳语一番。
两人思来想去,也不好直接给钟乔他们免单,特意挑了四块被卤汁浸透的大排,还足足放了双倍面。“同志,下次可还要来我们家吃呀!”说话的是女人丈夫,中等个子,长相一般,却很和气。“下次一定。”钟乔客套回答,掂量两份红烧大排面,却发现有些沉。
也许是面条泡发了,她倒也没细想。
临走前,女人还不忘狠狠夸了钟乔和钟父,夸得不苟言笑的钟父脸上飞掠过红晕,局促地不停挠头,原地徘徊。
钟乔被这一幕整得好笑,不敢再让钟父为难,取了面就赶紧走了。
回到家,钟母已经做好饭菜了,站在门口小院不停张望。
“咋还不回来。”钟母那叫一个心急如焚,来回踱步,“这天都快黑了。”
钟思齐呈现四仰八叉,饿得前胸贴后背,整个人瘫在床上。
“妈,咱们要不先吃?我快饿死了。”他扯着嗓子,哀嚎不止,似要发出最后的哀鸣。
“吃吃吃,就知道吃。”钟母走进门,“你爸还有你姐,到现在还没回来,也不晓得是不是出事了,你还惦记着吃。”
“妈,他们又不是三岁小孩了。”钟思齐吞了吞唾沫,饿得直翻白眼,“有没有出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出事了。”
他要饿死了。
钟母正准备说话,却听小院中传来几声嘈杂动静。
“妈一”是钟乔的声音。
这声音像小麻雀儿似的飞进屋里。
钟母大喜过望,出门迎接。
钟乔戴着那件红色围巾,捧着一堆书,身上、头上、眼睫毛上都是雪,眼睛却如黑色珠子般,很清亮。钟父在停车。
“你们咋才回来?!还浪费这个钱买了新衣服?”钟母温柔地扫了扫钟乔头上的雪,接过她手里的书。“咳咳。”钟父裹了裹身上的新衣,咳嗽几声,在暗示些什么。
钟乔刚要如实交代的话,瞬间便换了另一种说辞。
“我好久没出去了,给爸买了身衣服,还去外头转了转,这才晚了,怪我。”
救人这事,钟父冲动了,还不清楚会不会给家里招来祸端。
钟母面对钟乔这父女俩,又是杞人忧天的性格,这事,还不如不说,省得让她担心。
钟乔提起被藏在袖口处的红烧大排面,轻轻晃了晃,笑着岔开话题。
“妈,我还带了红烧大排面,你和思齐吃一些。”
“你这孩子,自己吃就是,带回来不麻烦吗?”钟母嘴上嗔怪,眉眼带笑,看得出心情很好。“红烧大排面?”钟思齐垂死饿中惊坐起,连滚带爬的去迎接,虔诚无比地抱住钟乔大腿不放。“姐姐你再不回来,你亲爱的弟弟就要饿死了。”
“你就听他扯吧。”钟母拆穿他,“中午让他吃了两大碗饭,菜盆都干翻了。”
钟思齐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梗着脖子反驳:“我还在长身体,不抽烟不喝酒,那我吃点饭咋了?”钟乔忍笑不俊,把手中的红烧大排面递给他。
“行了,去吃吧。”摸了摸头。
钟思齐如古代太监捧圣旨,开心的叫了一声,夺了红烧大排面就往屋里冲。
钟思齐吃得畅快。
钟母吃了些红烧大排面,见他喜欢,还分了不少给他。
“姐,这家面份量真足。”钟思齐一边往嘴里塞,一边称赞,“四块大排,妈不吃,全被我吃了,撑死我了!”
钟乔愣了一下,眼神投向钟思齐的碗里。
面的份量确实不止一份,比起她和钟父白天去吃,起码多两倍!
想到先前救人,再联想到这大排面,钟乔心中已然有数。
钟思齐见她盯着碗里发呆,推出自己的碗。
“姐,我给你分点。”
“不用。”钟乔摇头拒绝,“你吃吧,别忘了给妈分点。”
钟思齐胡乱点头。
钟乔吃了几口便不再吃了,中午那顿红烧大排面,份量很足,她到现在都不是很饿。
等喂完莞莞,钟乔关上门,拿出借来的课本和教材,一遍遍温习,钻研。
这些上辈子的知识点,全然忘记了,这会重新捡起来再读,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但抚摸着课本的油润感,钟乔感慨万千。
重新读书的机会固然很难得,思考到深处时,头疼不已,钟乔却越觉得心中畅快,仿佛将上辈子,连带着这辈子所有苦楚都当成动力去发泄。
不知不觉间,到了深夜。
中间钟母来过两次,每次打开门,见到钟乔挑灯夜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既心酸又感动。
就好像。
所有错误选择都回归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