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54章 科举制寿命就三百年!黄巢续命科举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科举制寿命就三百年!黄巢续命科举制!(1 / 2)

“这,后面为了选人用人,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

“我大秦太短,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

大秦,看着听着林啸传播的知识内容,始皇不觉嘴巴干涩,脸色涨红,心头失落心虚。

他完全没想到,一个关于选人和教育的事情,还能衍生出这么多故事。

而他自诩为还做了许多事情,到了他这里,一句禁止私学就完了。

“抓学习教育,朕也不知道怎么抓啊?”

“比起让大家学习,那什么匈奴,以及……”

刘邦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反而很赞同林啸说法,他的目光落在英布、彭越等人身上,没说出后半句话,比起什么异姓王和匈奴的威胁,学习教育这事情,真的要放在后面一点了。

“大汉七十年的休养生息……”

“七十年后,汉武帝刘彻为了与匈奴决战,察举制……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

汉文帝刘恒倒是注意到了林啸说察举制时候,透露的一些信息,他精准的抓住了七十年,与选拔人才这两个关键点。

皇帝当到他这地步,他的确发现,人才难得,尤其到他这一代,第一代功臣集团的功臣们死得差不多了,治国领军人才,面临一个青黄不接的地步,唯有周勃之子周亚夫勉强让他满意。

这个察举制一出,倒是为他提供了寻找人才的方式。

“察举制的弊端?世家大族操控?”

汉武帝倒是眉头一皱,发现了董仲舒提供的察举制没考虑到的缺点,他目光出现一缕疑惑,什么叫世家大族?当前他的大汉,有世家大族么?

就本地豪族吧?

功臣集团留下来的。

但这些豪族对比那些郡国,还是不足为虑啊?

“九品中正制,根据人的家世、道德、才能评定等级,授予官职……”

三国,许都,曹操倒是也看向曹丕和陈群,尤其是看向陈群,没想到这家伙,还能提出如此有建设性的选拔人才的体系,这倒是对他当前有用。

“什么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家垄断官场的工具?”

魏文帝时期,曹丕再次看向陈群,陈群给出这个方案,也没细说九品中正制的缺点,亦或者,早就知道这种缺点,才更加放心使用?

曹丕的目光,看向文武百官。

当前大魏官场的这些人,的确是一些世家大族。

所以,即便是使用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大魏的官场,他说的不算,还是世家大族说的算?

曹丕深思着。

“所以,因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了这么多缺点,搞来搞去,都是世家大族的工具,杨坚才用科举制是吧?但……又怎能确保,科举不成世家大族的工具呢?”

李世民倒是忍不住跳出这个框架,看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因世家大族垄断而取消,忍不住也深思,科举制会不会也成为世家大族工具?

只要世家还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下场,应该就是科举制的下场。

毕竟,当前大唐面临的世家大族,五姓七望势力还很强大,让他都不得不忌惮。

“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挥作用!”

“同学们,到这里,科举制是不是看着彻底成型了?普通人,只需要通过科举,就能入朝为官?然后……科举制从此就成为了拥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选人用人制度?”

七年级三班课堂上,林啸一口气说到了唐朝科举制,恰好说到了李世民关心的问题。

见学生们只听,不思考,他暂停了一下,喝了一口水。

“不是吗?”

同学们下意识回答。

“并不是!”

林啸摇头,随即调出另外一张PPT。

“大家可以看到,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诞生的,使用年限,到汉末三国魏国建立的时候,大概差不多三百年!”

“九品中正制从曹丕算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到隋唐时期,差不多也是三百年。”

“而且,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是因为世家大族垄断,逼迫皇帝不得不选出新的选人用人制度。”

“科举制,差不多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杨坚选用的。”

林啸说出一个结论:“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定量!如果不解决这个定量,按照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历史经验,科举制应有的寿命,也大概就两三百年!”

“大家也要记住,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制度!再完美的制度,随着时间流逝,都会有缺点!”

“科举制说白了,也是一个选人用人的制度,他又凭什么,能持续一千三百年?久经历史检验呢?”

“嗯……”

“科举制寿命就两三百年?”

“不是吧?”

“老师,你弄错了吧!”

这个结论一出,同学们们都异样不已,这又推翻了他们的认知。

“世家大族!”

李世民倒是一下子明白林啸说的定量,可以说,世家大族不解决,科举制的命运也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一样要被世家大族掌控。

“我没有弄错!其实……科举制,本应该就在唐朝终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