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67章 我有一个非常牛的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我有一个非常牛的消息(1 / 2)

陈凯歌刚钻进期刊室,冯小宁也跑了进来。

“朱老师,《上沪文学》到了么?”

朱老师翻了个白眼,他差点把这个小子忘了。

虽然冯小宁没有陈凯歌来问的勤,但也是过来问了好几趟。

“到了,在期刊室里面。”

朱老师话音刚落,冯小宁就一溜烟地跑进了期刊室。

冯小宁进去的时候,陈凯歌刚走到文学杂志那个架子跟前,正在找《上沪文学》。

他刚看到最新一期的《上沪文学》,一只手就抢先伸过去把杂志给拿了起来。

“你抢什么啊。”陈凯歌没好气道。

冯小宁压根不睬他,拿到《上沪文学》就开始翻看目录。

看了一遍目录,冯小宁有些失望,随后他又仔细看了一遍,最终摇头道,“还是没有杨老师。”听他这么说,陈凯歌也有点失望,不过他还是把杂志拿了过去,有没有他要自己确认一下。拿过杂志,陈凯歌快速看了一遍目录,确实没有找到杨翊。

不过……

虽然没有找到杨翊,但是陈凯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一木羽。

难道木羽又出了新诗?

但是这根本不是诗歌板块啊。

陈凯歌看了看名字,是《棋王》,随后他照着页码找了过去。

果然是一篇小说,而且篇幅还不是很短。

是木羽老师写了小说,还是这个木羽只是同名?

陈凯歌这会儿也顾不上想那么多,他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正文。

冯小宁在一旁正失望着呢,看到陈凯歌突然翻到中间,一言不发地看起书来,也好奇地伸头过去。“棋王……木羽?!”

冯小宁露出惊讶的表情,刚才他只顾着找“杨翊”了,压根注意到竞然有木羽。

“这是那个木羽么?”冯小宁问。

陈凯歌撇撇嘴,“我怎么知道?”

冯小宁扒拉了一下陈凯歌的手,“让我看看。”

陈凯歌扭了一下身体,让自己隔在杂志跟冯小宁之间,冯小宁围着他的身体转圈,“我不抢你的,我们一起看。”

被冯小宁缠得没办法,陈凯歌只能叹了口气,让了个身位给他,“一起看吧,不过你可要看快点,不要影响我的进度。”

冯小宁喊了一声,“谁影响谁,还不知道呢。”

两人就这样,挨在一起看那篇《棋王》。

虽然篇幅不短,但总共也就一万多字,故事自然不会怎样跌宕起伏,看小说的过程中,“吃饭”跟“下棋”让陈凯歌印象最深。

“我”也好,王一生也好,其他知青也好,对于吃都有着别样的虔诚跟精细,对此陈凯歌他们当然能够感同身受。

别说是他们之前下乡的时候,即便是上了大学,来到电影学院,饥饿也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一年三百六十五六天,又能有几天是吃饱的?

在这种情况下,吃饭自然是头等大事。

书中提到的“饿”跟“馋”,也让陈凯歌跟冯小宁感慨颇深。

饿是身体所需,馋则是超出基准线之上的,这是一种生存逼迫下产生的哲学。

小说里面关于吃写的很多,也写得很妙,以至于陈凯歌跟冯小宁每次看到吃东西的段落时,都忍不住要咽一咽囗水。

一开始,陈凯歌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要写那么多“吃”的内容,但是后来看到王一生对下棋的执着,他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饥饿”。

前者的饥饿是身体层面的,后者的饥饿则是精神层面的。

一种是生活,另一种是生存。

“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冯小宁突然感觉腮帮子有点麻,他们考来电影学院,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里能够多那么一点东西么?

大家对于电影的纯粹热爱,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意义,人不是动物,除了吃饭,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样才能建构起个人精神的充盈世界。

“哎,写得真好啊。”冯小宁反倒先一步看完,赞叹了一句。

陈凯歌点点头,“确实很好,读起来很畅快,节奏感特别好。”

“比你写的小说怎么样?”

陈凯歌知道冯小宁是拿他打趣,撇撇嘴没理他,只是低头把最后一段看完。

冯小宁见陈凯歌不理自己,又笑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我们没有找到杨老师的小说,却误打误撞,先睹了木羽老师的小说。这个木羽应该就是那个木羽,不然的话,《上沪文学》不会让这个名字出现在他们杂志上的。”

陈凯歌点点头,他知道冯小宁说得有道理。

可能有的作者不知道木羽,起了一个一样的笔名,但是《上沪文学》的编辑不可能不知道啊。这次确实是误打误撞,虽然没找到杨老师……

陈凯歌忽然眯起了眼睛,他感觉脑海中有什么东西闪过。

“杨老师是个很有趣的人。”

去年冬天,徐晓说的话,又在他耳畔响起。

后来他知道杨翊在《世界文学》发表翻译作品,便以为徐晓说的有趣是这个,但是现在回想当时徐晓那别有意味的表情,却不太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