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近,她忽然抬起头。
脸颊上的泪痕犹在,
打湿了睫毛。
我坐在她旁边,
半晌,她才轻声说:
“刚才,谢谢你。”
我摆摆手,
示意无所谓。
她继续追问,
“邓哲秋呢?”
我摇摇头,
没有吐出一个字。
艺术节演出之后的一周,
阿秋都没有来上学。
我还是把阿秋奶奶的事情告诉了清禾。
我们俩沉默不语,
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期盼阿秋的归来。
少了他,我和星晴的话题也少了。
除了苏萤,林芷惟显得更加落寞。
我突然感受到,
阿秋在我们这个小团体的重要性。
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我和清禾依旧站在楼顶,
仰望星空。
更多的时候,
相对无言。
第一学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
期末考试后,
刘老师没有提起扣分的事。
既让我高兴,也让我失望。
想到自己白白紧张一段时间,
觉得有些浪费。
当然,我还要感谢她给了我演出的机会。
同时,让我遇到了一些不曾想过的事。
寒假很短。
春节期间,走走亲戚,
写写作业,过了大半。
空旷的球场,
安静的学校,
只剩下萧瑟冷风,
一遍遍抚摸着落叶。
翻来覆去,
从这里到那里。
偶尔路过学校,
期望开学。
坐在家里,
却又不想开学。
八十多集的《三国演义》,
终入结尾。
我反复翻着自己的周记,
看着刘老师红色的笔迹发呆。
脑海里,
不断地播放着记忆中的片段,
方星晴的微笑,
阿秋挺直的身板,
清禾黑色的鸭舌帽,
也许,还有林芷惟的发香。
我拿起笔,写不出一个字。
空白的纸像一堵墙,
将我和我的记忆隔离。
我不知道,应该沉沉睡去,
还是在刺骨的寒风中,
出门走走。
大约接近期末,阿秋才回来。
一直到寒假,他的话很少。
春节期间,阿秋父母带着他去澳大利亚旅游。
清禾也陪着他父母回了老家。
走之前,他还给我两本金庸的武侠小说,
嘱咐我从里面找找灵感。
大年三十那晚,
家里的长辈带着小辈们到楼下放烟花。
爸爸不让靠太近,
把我拦在了电梯间。
咚咚几声,□□蹿得很高。
我仰着头,视线追寻着那束光亮。
几秒之后,□□炸开,
红红绿绿,照亮了头顶得半边天空。
“少海?!”
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喊我。
我回头看到了林芷惟。
她旁边还站了一位小女孩,
脸上红扑扑的,非常可爱。
“噢,”
我答应了一声,
指着小女孩问林芷惟,
“她是?”
“是我表妹,”
林芷惟把女孩拥入怀里,
“小学四年级了。”
我仔细看了看女孩,
如洋娃娃般。
林芷惟半蹲下来,
用脸贴了贴女孩的脸,
指着我说,
“恬恬,这是少海哥哥,
姐姐的同学。”
楼梯间忽然传来了脚步声,
还有大人们聊天的声音。
林芷惟拉着恬恬的手,
迅速走出电梯间。
大人们依次出现在电梯间,
簇拥着挤出了门。
他们抱着大大的箱子,
和一捆捆烟火玩具。
林芷惟给恬恬点了烟花棒。
两人在寒风中跑来跑去。
我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