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南越王风云> 第30章 将帅合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将帅合兵(2 / 3)

赵佗也微微地醉了,他也想尽情地哼唱,哼唱那慷慨悲壮的魏赵之歌,是啊,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兄长和母亲在那里还好吗?父亲已经死去这么多年了,他的坟丘之上是不是已经长满了蒿草?自己远在万里之遥的荒蛮之地,以后还能有机会活着回到家乡故地吗?

他双眼噙满热泪,带着悲怆的声调轻轻地哼唱起来了: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

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赵佗沉浸于这声声思念亲人的歌声中,吟唱多少万里远征的嗟叹,多少和亲人团聚的渴望,真所谓歌以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

大帐中的众将本来都是酒下而兴起,但这时都被赵佗带着哭腔的歌声所深深感染了,转而互相搂抱着哭成一团。是啊,虽然他们都是在战场上斩敌不眨眼的将领,但他们也有家,家里也有父母、妻儿、兄弟姊妹、来此九死一生的荒蛮之地征战,谁不想家呢?

翌日,屠睢紧急召集诸将入帐议事,由于赵佗一路带领的士卒以步卒居多,适合高山沟谷作战,而屠睢亲率的另一路多是精锐的骑卒,在平缓开阔地域作战有优势;遂命令赵佗统领手下十六万士卒人马在荡口山一线布置,而屠睢亲率三十万秦军转移到荡口山至湘水中间的广阔丘陵地带安营扎寨。

老将屠睢转移到山下后,有一次他骑着枣红马带着五百个骑兵轻装简从,行至一个乱石岗的狭窄通道里,山石高低错落,一个双眉之间涂抹红色条纹彪悍的越族女人,挪动一个圆滚滚的大石块儿向他行进的方向滚砸下来,他下意识地从枣红马上跳跃到到右后侧方——属将姜牧所乘的黑马背上,侥幸躲过了一劫,但是枣红马被砸断了脊梁骨,仰天长嘶卧地不起,当他跳起来带兵追捕时,那个越族女人早已消失在茫茫乱石间。回到营寨后,气急败坏的屠睢命令属将李无厉和吕况带领五千骑兵对方圆百里地的十几个越人小村寨进行了疯狂的血洗,无分老幼和妇孺,凡见越人就斩杀不赦。

赵佗站在山上,望见越人村寨那边火光熊熊,黑烟袅袅,感觉甚为不妥,这样的屠戮不仅伤及许多无辜的越人,而且这样无差别的屠戮会激情更多越人的仇恨,招致更疯狂的复仇行动。遂派遣英籍带着他的亲笔书信下山前去晓以利害。英籍将此信递给屠睢后,自己也当面向他苦苦劝说,可悲的是屠睢却冷淡以对,他只得带着屠睢的回信失望而归。

赵佗紧皱眉头,摊开信简,屠睢墨笔曰:“赵将军,蛮夷越人狡诈不化,黔卒难分且凶狠异于我族,太过仁慈反至戕害,必当多杀予以威慑,望弟与我同仇敌忾。”

对于一个将军,心存仁慈是不太利于带兵打仗的,但仁慈有时比凶狠还需要勇气。对于屠睢的态度,赵佗无论怎样反对、厌恶他的行为,但是毕竟他是全军主帅,一切还得以他的意志行事。

英籍双手抱拳对赵佗说道:“请大哥也别太揪心于这个了,战火无情,要怪就怪我们生逢乱世而身不由己罢了!”

赵佗麻利地将信简塞到袍袖里,回道:“三弟言之有理,这几天对面的敌军活动异常,随我到青龙营前沿探察一二!”

青龙营是最整个荡口山最凸出的前沿,瞭望台设在一个光秃秃的山梁上,周围用青石块堆垒起来,赵佗站在这里向猫儿峰望去,对面陡峭山梁上的越卒已经用圆木架设起一座座紧紧相连的木堡,就在这时突然望见一座几丈高的木架塔正在被一群越卒费力地从山梁上往起拉拽,赵佗立即让随从取来弓箭,他从箭筒里抽出五支竹箭同时搭在弦上,“吱呼”一声,拉了个满弓,刹那间可以看到,他脖子里和手背上的青筋迅速暴起,只听得“嗖——”一声刺耳的长鸣,箭镞划过空气的声音,望见远处六个越卒惨叫着滚落下了对面的山梁,其中一支竹箭前后穿透了两个越卒的脖颈,由于拉力不足,那个快要被竖立起来的木架塔摇摇晃晃地倒了下来,下面的十几个越卒被砸中滚落,死的死,伤的伤,惨叫声回荡在整个山谷,木架塔四分五裂地断成了几节,其他的越卒见状做鸟兽散似的逃回了那一座座木堡里。

接着从对面山梁上朝着赵佗这边飞过来几十支箭镞发绿的毒箭,一个秦卒不幸被扎中,口吐黑血而死。越卒的毒箭没有青铜箭镞,他们的青铜冶炼很有限,只是削尖了的竹箭头上染上一种毒树皮里流出的绿色剧毒液体,一旦染上就会立刻不治身亡,比毒蛇还厉害,这也是令秦人最忌惮的。

这时赵佗迅捷地跳到更高的一块突兀的石头上去了,英籍、颜术和达巴拿措赶忙追了过去,劝他别跑得太远,他不理睬。一定要亲眼看看对面更全面的情况,几百支毒箭“嗖嗖”的从他们头上掠过,达巴拿措从未见过这阵势,不觉把脑袋伸出石头外面,赵佗伸手按下,说道:“愚徒,要扎死的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